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胜利后,十余万装备残缺,甚至是赤手空拳的中共部队从关内纷纷赶往东北。谁曾想,短短三年后,这支壮大了的部队却在锦州城下摆开九百余门火炮,一齐轰鸣,31小时便攻占该城,令人啧啧称奇。那么中共东北部队的枪炮都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以往的研究要么偏向于苏联援助,要么偏向于军工生产或者战场缴获。事实上,这三者皆是中共东北部队武器装备的重要来源,且在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都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出关之初,苏援对中共东北部队武器装备的改善起了关键作用,使之有了原始积累和进一步扩充的资本;后随着弹药消耗,军工生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而战场缴获则始终是中共东北部队的一个重要武器来源,尤其是中后期接连打了一系列大胜仗后,这一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既是中共东北部队武器装备由劣转优的动态图景,也是中共军队愈战愈强,而国民党军队愈战愈弱的一个真实写照。本文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相关资料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苏联援助中共东北部队武器装备的情况。首先,梳理和考证1946年6月东北停战前中共在苏方帮助下获取武器装备的情况。其次,考析苏方1947年夏季开始的又一次大规模武器装备援助情况。此外,还对杨奎松和刘统关于苏援武器的观点择要辨析。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中共东北军事工业的发展情况。首先,对1945年10月到1946年7月间,中共在东北地区组建军工部门,搜集器材,筹建兵工厂,保管弹药的情况予以介绍。其次,梳理1946年7月到1947年10月间,中共东北各兵工基地逐步稳定,扩大生产的情况。再次,对1947年10月到1948年9月间,中共逐步整合东北各兵工基地,纳入统一管理,为部队供给大量武器弹药的情况予以介绍。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中共东北部队通过作战获取武器弹药的情况。首先,对1946年6月停战前中共东北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及土匪作战损耗与缴获武器的情况分别予以探析。其次,梳理战略防御期中共东北部队作战缴获武器的情况。再次,分析中共东北部队在1947年三大攻势中获取武器的情况。第五部分为余论,整合前文,论述中共东北部队武器装备的来源及演变情况,并介绍他们向其他部队输送武器的情况,引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有赖于武器装备的改善这一结论。本文力图通过史实的梳理与考证,展现中共东北部队由小米加步枪到枪炮精良的演变过程,进而窥探整个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装备情况,凸显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可惜,笔者能力有限,搜集的史料亦有不足,难以全面透视,只好仅作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