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纪录片是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关注社会大众,将社会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影片中呈现的内容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纪录片是将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通过影像来呈现社会的真实现状,记录社会发展的足迹,从而唤醒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而留下的历史影像资料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纪录片而言,其题材越来越广泛,且创作方式愈加丰富。但是,当今社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纪录片创作者为了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追求拍摄宏大叙事、科教文化、自然生态等题材的纪录片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少的创作者去拍摄关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感情、命运及生存状态等公益纪录片,是公益没有更好的被人重视。本文主要是将公益纪录片的创作研究作为落脚点,首先是从公益纪录片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进行讨论,对公益纪录片进行概念界定后,深入讨论了公益纪录片的信任成本认同、真实性的基本特征。其次,本文对公益纪录片创作的社会功能和责任进行分析,对公益纪录片具有弘扬社会主要旋律、承担社会公共职能、保护社会特殊群体的意义进行具体阐述,并指出公益题材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推动社会进步。最后,笔者对公益纪录片的艺术创作策略进行讨论,主要从视听语言的角度进行阐述,从叙事视角、视听语言平视化的呈现以及影片思想主题的反思性三个方面讨论,指出对于纪录片而言,创作者赋予其怎样的思想,决定着其有着怎样的灵魂和价值。本文主要是基于分析前任的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毕业设计作品《守·护》,对公益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进行讨论,《守·护》是一部时长为30分钟左右的公益纪录片。使用对现实生活记录的拍摄方式,对新郑市仁爱助学协会每天的资助日常生活进行拍摄记录。本作品跟随新郑市仁爱助学协会会长王建伟的视角,去寻找是什么力量让他去坚持做公益,并让他带着我们去真正走进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生活,使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他们,并促使受众在公益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