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情况以及进一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有无差异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为避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进餐次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1日到3月31日即现况把握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日到8月31日即对策实施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品管圈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品管圈干预组患者应用品管圈对策实施干预,运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发生噎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分别在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收集噎食缺陷例数,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品管圈干预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品管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噎食发生率、文化程度、认知情况、对服用药物了解情况、自理能力、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服用除精神类药物以外的药物等方面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对照组在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26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1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5次,总噎食率为6.07%。品管圈干预组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5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3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2次,总噎食率为1.17%,结果可见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显著降低,对照组与品管圈干预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整理,解析了导致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三个因素,并最终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分析出导致噎食的真因。4.通过品管圈标准流程和使用品管圈手法、工具对真因解析,提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相应有效对策,分别是加强噎食风险评估和延长进餐时间;提高患者进餐干预措施效果和加强吞咽功能治疗训练;加强对患者噎食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和培训药物专科内容。5.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噎食抢救技能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噎食抢救操作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81.33±5.41)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2.73± 1.71)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7.4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精神类药物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75.93±4.03)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0.87±3.07)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1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自信心,责任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雷达图直观的表示出本次品管圈的无形成果取得显著的成效。结论:1.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2.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品管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明显提高,同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3.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价值,优化优质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意义CRF07_BC是我国HIV-1主要的流行基因型之一。前期研究发现,HIV-1 CRF07_BC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B亚型感染者,且患者疾病进展较CRF01_AE和B亚型感染者缓慢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严峻,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遥感数据凭借着高时效性、覆盖面广、易于获取等优势,成为热岛效应动态监测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2-2017年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RS与GIS技术,对南京市热环境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南京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演变及
光系统II是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第一个色素蛋白复合物,也是环境协迫的主要损害位点,近年来已成为光合领域的研究热点。类囊体膜蛋白LPA1作为分子伴侣与PSII反应心蛋白D1的核糖
风能因其清洁安全、储量巨大、开发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风能自身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风机输出功率表现不稳定,给电力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未充满的4f电子层结构,因而具有十分优异的电学、磁学、光学特性,是尖端科学技术和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的支撑性材料。我国稀土储量颇丰,种类较为齐全,稀土产
氧化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机多孔结构材料。以颗粒状氧化铝制成的多孔陶瓷、以氧化铝纤维为基础做成的纤维质多孔材料、以氧化铝为基础构成的具有气凝胶结构特征的纳米多孔三
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世界各国亟需开发新型能源结构,风力发电因其资源广泛、技术完善的优势脱颖而出。随着大规模风电场的持续增加,如何确保风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了行业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风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开展评估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河北某风电集控中心为依托,遵循从单一设备到整体系统的研究思路,分别从风电机组与风电场的多空间尺度出发,逐层分析其运行状态的变化规律,为风电系统的监控与维护工作做出
乙烯/丙烯是基本有机化学品。以丁烯、戊烯为主要原料的烯烃裂解反应是有效利用烃资源、增产乙烯/丙烯的重要方法,核心之一就是高效分子筛催化剂的研发。论文以提高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为目标,研发具有FER和MFI两种拓扑结构的FER/MFI复合分子筛,探究合适的FER/MFI复合分子筛酸改性方法。其中,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异丙胺为模板剂、使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得到了FER/MFI复合分子筛新材料,研究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出色的性能优势成为当代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但是锂离子电池老化问题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推广,电池的老化会对电池性能甚至内部结构产生影响,且老化影响因素众多,情况复杂,研究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了解锂离子电池主要的老化机理和老化行为,并研究外界因素对电池老化机理和老化行为的影响。电池老化主要是在电池指不同工况下,触发了相应的老化机制,导致电池性能衰退。本文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
本文选择河南省栾川县1993年、2007年和2017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在Arc GIS10.2、ENVI5.3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利用Fragstats4.2和IDRISI17软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CA-Markov模型分析法对栾川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三期栾川县景观格局指数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