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情况以及进一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有无差异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为避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进餐次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1日到3月31日即现况把握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日到8月31日即对策实施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品管圈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品管圈干预组患者应用品管圈对策实施干预,运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发生噎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分别在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收集噎食缺陷例数,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品管圈干预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品管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噎食发生率、文化程度、认知情况、对服用药物了解情况、自理能力、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服用除精神类药物以外的药物等方面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对照组在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26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1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5次,总噎食率为6.07%。品管圈干预组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5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3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2次,总噎食率为1.17%,结果可见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显著降低,对照组与品管圈干预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整理,解析了导致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三个因素,并最终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分析出导致噎食的真因。4.通过品管圈标准流程和使用品管圈手法、工具对真因解析,提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相应有效对策,分别是加强噎食风险评估和延长进餐时间;提高患者进餐干预措施效果和加强吞咽功能治疗训练;加强对患者噎食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和培训药物专科内容。5.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噎食抢救技能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噎食抢救操作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81.33±5.41)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2.73± 1.71)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7.4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精神类药物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75.93±4.03)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0.87±3.07)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1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自信心,责任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雷达图直观的表示出本次品管圈的无形成果取得显著的成效。结论:1.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2.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品管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明显提高,同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3.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价值,优化优质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