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花蕾发育差异表达基因克隆与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常绿叶用异花授粉植物。在种植上,为了收获鲜叶,茶树的树丛的高度一般保持在10-100厘米,这个过程一般可以持续上百年,茶树鲜叶的产量直接影响到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茶树种植一般3-5年后每年都要开花结实,直到植株死亡每年进行。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大多数茶树的开花率都比较高,可是结实率品种之间却有很大的区别。茶树从花芽形成到种子成熟,共经过约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而且从6月到12月的6个月时间中,一方面是当年的茶花孕蕾开花和授粉,另一方面是上一年受精的茶花发育形成种子并成熟的过程,两年的花果同时发育生长,都是大量消耗养分的生理和生长活动过程。花果的生长和发育对茶树养分的供应的要求很高,往往会抑制营养生长,新梢不能发育,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因此,怎么有效地控制茶树生殖生长,加强茶树的营养生长成为茶树育种的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异花授粉的木本植物,品种选育和基础遗传研究难度大。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茶树育种专家想通过自交的方式获得茶树的纯种,但是没有成功。所以目前在茶叶生产上茶树的繁殖推广多采用短穗扦插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行,有利于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茶叶生产上不提倡用种子繁殖,主要是有性繁殖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因而不能象其他作物那样利用基因型相同的杂种一代。近年来有关茶树品质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较快,但是有关茶树生殖生物学的研究进行得还不是很多。 茶树的开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意味着不同的发育阶段,包括花芽分化、始花、成花、盛花期都有可能在同一棵植株上同时发生。所有这些过程都是连续不间断的,所以很难被独立的分析。目前,有关茶树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研究进展较快,但是对茶树的发育的研究进行得非常少。至于茶树花发育性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还没有报道。 本研究以茶树结实率差异显著的两个品种龙井43和乌龙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茶树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分离茶树花发育相关基因,获得某些与茶树生殖发育机理得相关线索,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茶树发育性状。通过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 (1)对cDNA-AFLP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DNA-AFLP预扩增适宜退火温度为53℃,扩增循环次数为20个循环,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PCR体系中Mg2+浓度均为2.3mM。对茶树两个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进行共64对引物组合的cDNA-AFLP分析,高结实率和低结实率两个品种的花蕾之间表达存在差异,同一品种花蕾发育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2)利用E11M11引物对茶树两个品种花蕾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差异进行cDNA-AFLP分析,在两个品种的大花蕾中同时发现一条特异表达条带(ChaH-1)。RT-PCR证明该基因只在茶树两个品种的大花蕾中特异表达。利用RACE技术得到该基因cDNA全长,全长为1537bp,命名为Tua1。经BLAST查询对比,该基因碱基序列与拟南芥中的α-微管蛋白基因有87%的相似性。Tua1的ORF从第6号碱基开始,第1535号碱基终止,1350个碱基编码450个氨基酸。 (3)通过RT-PCR法扩增出Tua1基因cDNA编码区全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表达()体pET-32a(+)中,在表达宿主菌BL21trxB(DE3)中高效表达,产生分子量约为69kDa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包括112个氨基酸残基的硫氧还原蛋白及450个氨基酸残基的Tua1蛋白。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的融合蛋白产量逐渐增加,表达蛋白总量最高可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4.24%;在菌体的各个部位中,融合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以可溶的形式进行表达,有少量在外周质中表达或以包含体形式在细胞质中表达。 (4)用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了茶树中Tua1蛋白只特异的在茶树的花蕾发育后期表达,而在茶树叶片和花蕾发育早期不表达。 (5)在优化茶树花粉离体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茶树Tua1蛋白对茶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茶树的Tua1蛋白对茶树花粉的萌发没有显著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茶树花粉管的伸长。
其他文献
期刊
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目前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福建、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