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产后女性健康早已是全球性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functional disorder,PFD)是产后女性最为常见的综合征,对女性健康及家庭和谐影响重大。产后女性PFD是由于盆底结构恢复不完全而导致的损伤性疾病。盆底肌具有支撑盆底组织的功能,绝大多数产后女性会出现PFD症状,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尽快恢复,否则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未来的生活和婚姻带来巨大困扰。目前为止,盆底肌功能修复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上主要有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得到广泛运用,包括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Kegel锻炼)及盆底肌康复器锻炼等,每种治疗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针对性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治疗,才能够提高治疗的效率。生物反馈治疗是目前临床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定量的反馈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调节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活力,具有无创性和简便性的特点。关于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和盆底肌锻炼有诸多报道,但系统归纳和比较的研究结果尚未查及。基于此,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生物反馈治疗技术促进产后女性盆底功能修复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改善情况,为临床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阴道分娩6周后盆底肌力较弱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治疗组(实验组)及Kegel锻炼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盆底肌力检测、POP~Q分度和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了解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情况,治疗8周后进行复诊,检查其恢复情况,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分析了150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其中18例患者中断回访。将回访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病程、体重指数、尿失禁及性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PFIQ-7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PISQ-12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PISQ-12评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FSFI各项数据显示,治疗后实验组的性欲、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物反馈治疗中只有少数的患者有一定的不适感,但是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产后女性的盆底肌损伤症状及盆底肌功能经生物反馈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Kegel锻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