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的合成、结构与光电性质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高度有序的功能化树枝状分子作为有机光电材料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光电材料,功能化树枝状分子在有机光电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设计和合成具有优良光电性能的功能化树枝状分子是本论文探索研究的总体目标。本论文利用功能化树枝状分子结构的可调控性,特别是树枝单元的易调控性,通过调换不同的树枝单元来获得不同结构类型的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在获得目标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的基础上,首先,对该类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其次,作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对于含硼类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一方面研究该类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的溶剂化效应;另一方面,通过F-滴定实验,评价含硼类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作为F-荧光探针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论文设计合成了S3、SC3、N2S、N2SC、 SC3B3和N2SB总计6个新的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具体结构如下:2.实验过程中培养得到了中间体05和化合物SC3的单晶,并测定了其X-ray单晶结构。两个化合物的晶体数据表明三聚茚具有较好的刚性平面和一定的π共轭效应。SC3的晶体数据显示:噻吩环与乙炔基之间的键长为14.17(9)nm,表现出较好的共轭作用,另外,晶体中分子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44.95(8)nm,这表明分子间具有一定的π-π堆积作用。3. S3、SC3、N2S和N2SC的光谱学数据显示,π共轭体系的扩大和强电子供体型树枝单元的引入,将导致体系的能极差减小,在光谱中表现为红移。另外,通过SC3B3和N2SB与其对应的前体化合物SC3和N2S的光谱数据比较,发现二米基硼树枝单元表现出多枝吸收,单枝发射的现象;与此同时,也说明了该类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中电子推/拉型树枝单元之间存在协同作用。4. SC3B3和N2SB的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光谱数据显示,与SC3B3相比,N2SB表现出更强的溶剂化效应,即对环境极性的响应更为灵敏。另外,对SC3B3和N2SB进行F-滴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质子性溶剂中,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SC3B3属于turn-off型F-荧光探针,而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N2SB则属于turn-on型F-荧光探针。总之,本论文对设计合成的以三聚茚为中心核的树枝状共轭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与构效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比较,为该类分子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本论文对设计合成的含硼化合物SC3B3和N2SB的溶剂化效应和作为F离子荧光探针的价值做了评价,结果表明N2SB对环境极性的响应更为灵敏,同时N2SB属于一种性质优良的turn-on型F-荧光探针。
其他文献
通过查阅近期国内临床研究资料,对大剂量左氧氟沙星在呼吸系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复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妇产科感染经验治疗,以及急性布氏杆菌病应用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带动了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价值从原来单纯的具备导向功能逐渐转化为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并且这种审美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员的
温度控制应用非常广泛。采用PID的温度控制器,能极大解决温度控制中诸多问题,更有利于温度控制器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文中详细论述了PID调节原理、PID算法的数字化分析,温度
利用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林地面积资料,采用面积权重及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中国省域森林火险划分为 五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县域森林
河南城建学院立足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这一发展定位,积极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对工科院校的急需要求
担保费用在某种角度上可以看成是信用担保机构的一种风险补偿。作为一种资金来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对于信用担保机构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
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频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的时间、区域和种类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亟需对区域灾害风险进行认识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灾害的管理,有
本文首先对城市交通控制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交通控制研究的新发展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分析 ,对彻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一种新的智能交通
分析了蜗杆加工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用数控技术对普通分度头进行改造。通过实践总结分度头误差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措施,为蜗杆加工和经济型数控铣床配套改造数控分度头,开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TP)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重庆市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