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建设迈入兴盛时期,在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镇建设也呈现出用地粗放式利用的特征。城镇的无序发展带来了土地、生态等资源收到威胁和破坏。在此背景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和《城乡规划法》(2008)的出台奠定了空间管制规划的法律地位,传统物质空间的规划逐步转向城乡空间资源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控制。本文以虎头镇为例,从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发展阻力与基于居民点等级和交通便捷度的发展潜力两方面入手,试图探索镇域空间管制规划问题更科学、更准确的区划与管制新方法。本文探讨适合小尺度区域的空间管制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划方法,确立微观空间尺度下的镇域空间管制体系,构建与虎头镇镇域相适宜的空间管制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解决镇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虎头镇基础资料与现状调研情况的研究与总结,建立了基于GIS的虎头镇镇域数据库,提出居民点等级和交通便捷度作为镇域潜力的评价基础,以生态敏感性作为镇域阻力的评价基础,分别构建虎头镇域潜力评价体系与阻力评价体系;通过极差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后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村委会所在居民点等级值,进而可得其他居民点等级值,将两者与交通便捷度一起运用成对明智比较法运算得到虎头镇域的潜力评价体系。根据相关研究和实践基础,将镇域内各项评价要素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及所得权重将各要素叠加,得到镇域建设发展潜力与镇域生态阻力评价结果。依据“潜力-阻力”模型原理可以得到镇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引入“潜力-阻力”模型四区划定的判断矩阵,采用穷举法对“潜力-阻力”评价结果进行成对比较,最终可得虎头镇域空间管制区划。与传统空间管制区划方法所得的四区划定图进行比较,探讨异同。进而通过对高阻力生态源地和高潜力建设用地源地扩张过程的模拟,运用最小累积模型,对虎头镇的用地组织和发展结构方向提出调整思路。最后对虎头镇域空间管制的分区用地控制、管制政策与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相应策略与措施。镇域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分配和科学保护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明确镇域建设发展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与平衡点及所在。本文尝试通过镇村综合实力与可达性评价与生态敏感性评价相结合,寻求适用于特定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系统条件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镇域层面的空间管制规划的方法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