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苯系物接触人群遗传损伤分子标志物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hu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低浓度苯系物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有效的敏感接触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分析苯接触剂量与遗传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验证现行苯职业接触限值的安全性,在基因组水平筛选苯基因效应标志物,探讨苯毒性作用的可能途径,为进一步研究苯毒性分子致癌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1)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接触低浓度苯系物职业人员进行作业场所调查、健康危害调查和职业接触评估;(2)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方法,同时测定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反-反式粘糠酸(ttMA)、苯巯基尿酸(S-PMA),作为接触人群的接触生物标志物;(3)应用染色体畸变率、尿8-OHdG、彗星试验(Olive尾距、尾长、尾DNA%含量)研究120名低浓度苯系物作业1年以上人员染色体、DNA损伤的效应指标;(4)应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测定6名苯系物接触人员和3名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筛选异常表达基因,并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在小范围人群中验证,初步确定苯接触人员的基因生物标志物,通过Gene Ontology、Pathway、GenMapp等数据库分析相关信号通路。  结果:(1)在我国现行苯系物职业接触限值水平以下,苯仍会对作业工人外周血白细胞造成影响,遗传敏感性较高的作业工人在苯系物接触早期(接触苯1-2年内)外周血白细胞已有改变。(2)在作业场所苯浓度(CTWA)0.25-5.98 mg/m3范围内,尿ttMA、S-PMA与空气中苯浓度均具有良好相关性(r2=0.8759、r2=0.7497),尿 ttMA略优于尿 S-PMA。由于敏感性高和影响因素少,可作为低浓度职业性苯接触的生物接触标记物。(3)职业接触低浓度的苯(CTWA<6mg/m3)仍然可对接触人员造成遗传损伤,且损伤程度有随苯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的趋势;苯接触浓度与尿8-OHdG含量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r2=0.425);作为苯致遗传损伤的效应标志物,尿8-OHd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略优于彗星发生率;混杂接触限值以内(CTWA<50mg/m3)的甲苯、二甲苯不会对苯遗传损伤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4)发现苯系物职业暴露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274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7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96个,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基因上调为12.89倍,下调为16.74倍。GO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核苷酸切除修复、氧化磷酸化、核糖体、内质网蛋白加工、细胞周期等21条通路。在15名低浓度苯系物暴露、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对偏低的作业工人中,TNFAIP3、CUL4A、LAIR2、PF4、GADD45A的有效差异性被RT-PCR所验证,可作为潜在的苯毒性基因效应标志物。  结论:  1、在我国现行苯系物职业接触限值水平以下,苯仍会引起部分作业工人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同时具有一定的遗传损伤效应。  2、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法可同时测定尿中8-OHdG、ttMA和S-PMA,其中尿8-OHdG可作为苯致遗传损伤的效应标志物,尿ttMA和S-PMA可作为苯暴露的接触标志物。  3、特征性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可能作为潜在的苯毒性基因效应标志物。
其他文献
[摘要]博客电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事物,自诞生起就强调草根性,个性化、互动性和群体力量,与传统电影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在“玩”中实现自娱自乐,又对传统电影有着创新之处,它的出现和发展无疑能推动电影创作。  [关键词] 博客电影娱乐创新发展走向    一、博客电影在“玩”中横空出世    国内最早正式提出博客电影概念,是在2005年9月20日,当时,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中国大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手段,能制备出对特定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能的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不仅拥有良好的亲和性、高度的选择性、抗干扰性强、优良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且可高选择性的区分印迹分子及其类似物。本论文以己烷雌酚(HEX)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两种药物分子为模板,从水相分子印迹仿生出发,基于电子转移原理构建水相仿生分子识别位点,将介孔硅材料和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相
在该文中给出了一类带有Robin边界条件的非线性时滞抛物方程振荡的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