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身体: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难以界定的性别身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对人生难以承受的孤独的描述是她受赞赏和被批判的根源。批判者认为她夸大了人生的困苦;赞赏者认为她笔下的孤独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争议为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界常运用女性批评和新批评的批评方法研究其作品中的孤独主题、同性恋、精神隔绝主题。本文旨在从身体角度对麦卡勒斯四部主要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婚礼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和《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首先指出作品中男女两性身体的怪诞性;两性群体中男女性气质的相互交融、两性气质共存于同一性别里;再用相关理论分析指出怪诞性的合理性。本文包括五章:引言、正文三章、结论。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卡森·麦卡勒斯的生平、主要文学作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思路。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分析《心是孤独的猎手》和《婚礼成员》中两位女主人公米克·凯利和弗兰琪·亚当斯的性别身份困境。首先指出米克和弗兰琪违反传统的假小子般的行为举止以及其压抑的内心。接着指出米克和弗兰琪迫于压力而努力回归女性身份,但以失败告终。最后本文用巴赫金的未完成性理论指出两位女主人公未完成的性别身份构建意为多种可能性,女人主公有可能实现自己男孩子般的梦想而过上精彩的生活。第三章主要探讨《心是孤独的猎手》和《金色眼睛的映像》中怪诞男性的性别身份问题。《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比夫·布兰农和《金色眼睛的映像》中的列兵威廉姆斯和上尉潘德腾一方面拼命逃离女性,另一方面自身却追求女性气质。第四章运用相关理论探讨男女性怪诞身体里不能确定的性别身份的合理性,女性主义者认为性别只是一种不确定的表演;性别身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社会建构。女性通过性别表演追求自我实现;男性通过性别表演追求自我完整。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麦卡勒斯作品中主人公因模糊的性别属性,难以建构相对稳定的身份。一方面倍感孤独焦虑;另一方面在被孤立的边缘的社会里享受着怪诞的快乐。这与20世纪中叶同性恋、女性的男性气质、男性的女性气质和两性气质交织被看作疾病或反社会的行为的社会背景相似。麦卡勒斯作品中性属边缘者怪诞的快乐引得批评家和学者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性属观点对人的束缚;并思考作品中主人公们男女气质相互交融的启示意义。批评家认为模糊性属或者打破性属界限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以解放女性;接受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给边缘群体以生存空间,让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谐共存,使人类社会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在非对称双量子阱结构中获取克尔非线性增强的方案,其中包括利用Fano干涉实现自相位调制增强以及隧穿诱导大交叉相位调制。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cheme fo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比较《天演论》和其正式付梓前的手稿可以看出,严复在《天演论》正式付梓之前对其手稿作了较大的修改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教学的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近年来,中国内地翻译教学发展迅速。然而,与翻译教学较为成熟的港台地区及国外相比,当前的翻译教学
学位
近年来,华裔美国文学在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从文学主题到文化研究,涉及范围也相当全面。然而相形之下,华裔美国文学在翻译方面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即使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