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印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印作为一种权力凭信,体现了皇权国威,因而封建王朝围绕官印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王朝,官印制度规模宏大、体系完备,这与明代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授印之礼”、“使用规定”及“官印犯罪”三个方面为大家基本展示了明代官印制度的全貌,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官印制度与专制统治的关系以及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部分,对应第一章,阐述的是“授印之礼”。根据官吏级别的不同,被授予官印的尺寸、质地也各不相同,地位越高者,印的形态越精美华丽。此外,宝玺以及百官印的授予仪式上,皇帝往往充当重要角色,说明皇族成员身份的建立受制于皇权;而百官印的授予,更是如此。第二部分,对应第二章,阐述的是官印的“使用规定”。尚宝司、尚宝监、尚宝女官,这三组人员分别主管请宝、监宝和贮藏宝玺;此外,衙门官印钤盖必须官与吏之间互相配合使用。对于明代特殊官印,例如将军印和藩国印这两种印信,规定得异常严格,对于将军印规定了征伐一次、授予一次,每次凯旋都要上缴朝廷的使用制度,而藩国印则当使用主体的资格消灭时,藩国印就得上缴,这两种制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滥用印信的情况发生,从而保障中央集权。第三部分,对应第三章,阐述的是“官印犯罪”。官印作为一个专制国家的权力凭信,随意滥用必然会危及皇权,因而对于官印犯罪,大明律规定得非常细致,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超越法律进行惩治。第四部分,对应第四章,阐述的是官印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明代官印制度固然是专制统治的产物,但它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首先,有助于抑制官吏腐败,刑罚规制往往能有效地遏制官员伪造官印诓骗财物的行为。其次,有助于保证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统治阶层只需对官印的使用模式作出具体规定,就可以间接对官吏的行为模式作出调整,从而就能解决“皇权不下县”这一问题。最后,有助于防止藩镇割据,随着藩国势力的膨胀,如何防止藩镇割据以及如何防止藩镇威胁中央,是统治者必须面对与考虑的。总之,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探讨,本文大体勾勒出明代官印制度的一般概貌,以及制度背后维护中央集权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