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童年情结,对童年生活给予关注和书写,并以儿童视角审视和反映社会生活,这贯穿着她的整个创作生涯。萧红的童年情结主要源于作者孩童时期创伤性的生活经验,这种童年情结不仅对萧红的生命历程、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而且童年成为萧红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和艺术想象生成的强大动力。论文旨在对萧红文学创作的童年情结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论文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阐述了萧红童年情结的形成,分为三节,第一节和第二节主要讲述寂寞冷清的童年生活及作者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造成了她善良坦诚、多愁善感、任性偏执的性格特点,结合第三节论述的鲁迅创作童年主题对萧红的深刻影响,不断积淀、强化,形成了萧红心灵深处浓郁的童年情结。第二章主要讲述萧红作品童年情结中的故乡叙事,首先阐述了萧红作品反映了童年记忆中的风物人情,接着阐释萧红作品表现了对家的眷恋和解不开的乡愁;最后论述了萧红作品对家乡的双重认识,即理想中的故乡和真实的愚昧交织的故土,流露出萧红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深刻反思的复杂思想感情。第三章以童年情结对萧红叙事策略的影响为中心,第一,论述了由于儿童特殊的认知和表达特点使其语言呈现出童真化的特色,即语言的稚朴自然和诗化特点;第二,论述萧红选取多维化的童年叙述视角,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进行灵活切换,使小说故事情节和叙述手法更加生动和真实,从而产生了“复调”叙事韵味;第三,阐释了萧红作品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即散文化的结构和个体心灵化的叙事手法。第四章阐释了萧红童年情结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内心苦闷的慰藉,对成人世界观的批判,对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萧红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以童年视角、童年情怀审视和表现童年生活,反映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底层穷苦大众的生活状态,寄寓着她对假恶丑的否定和批判,真善美的讴歌和向往,这正是萧红有别于同时代其她女性作家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