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度是很多地表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也是水文学、土壤学、遥感图像处理等学科中重要的地表形态指标之一。以往对于坡度分布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坡度的统计分布与地形类型间的关系。然而,基于DEM数据的坡度理论模型研究中,DEM分辨率对坡度理论分布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五个典型样区,试图探讨在不同地形类型区,坡度理论分布与分辨率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分辨率的两个组分——地形平滑和采样间距对高程梯度(p、q)、高程梯度联合方差(σg)、坡度相关统计特征和坡度理论分布的影响。本文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信息含量法和采样定理法对选取的五个典型样区DEM适宜分辨率进行了确定,结果为:拜泉样区适宜栅格尺寸为20m,延安、绥德和横断山样区适宜栅格尺寸为10m,遂宁样区适宜栅格尺寸为5m。(2)随着分辨率的降低,高程梯度p、q的图像表面逐渐变得平缓和光滑,图像表面信息含量逐渐减少;p、q值域和标准差、高程梯度联合方差以及坡度统计特征值(平均值和标准差)随分辨率的降低均逐渐减小。分辨率的两个组分(平滑程度和采样间距)对以上结果均有影响,但地形平滑作用都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地形平滑的作用更加明显。(3)坡度频率和累积频率与分辨率的关系相似:随分辨率的降低,频率和累积频率曲线逐渐向低坡度段移动,坡度值域逐渐减小,频率峰值区也逐渐变窄。根据直方图相似度指数(HS)的结果显示,五个样区的HS值均大于0.8,黄土丘陵区(延安和绥德)的HS最高,说明坡度理论分布模型在对坡度分布的模拟效果整体很好,黄土丘陵区效果更佳。相比之下,极陡山地模拟效果稍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