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相应修复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试验基地进行,供试材料为烟农19(冬性品种)和淮麦30(弱春性品种)。研究了不同时期低温胁迫对两种基因型小麦及喷施6-BA和新美洲星对遭受低温胁迫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影响。主要结果如下:低温胁迫对两种基因型小麦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的影响不同时期低温处理后,两种基因型小麦受低温胁迫后都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II非循环光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值显著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0)值显著上升;半冬性品种烟农19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MDA含量显著下降;春性品种淮麦30的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都表现为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下降,且烟农19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幅度都小于淮麦30,说明低温对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影响小于春性品种。生长类物质对低温逆境下小麦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喷施6-BA和新美洲星的两种基因型小麦叶片的Pn、Gs、Ci、Fv/Fm、Qp和ETR值都显著上升,F0值显著下降;喷施6-BA和新美洲星的小麦叶片MDA含量显著下降,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上升,且喷施新美洲星的叶片MDA含量下降幅度大于喷施6-BA,喷施新美洲星的叶片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高于喷施6-BA;喷施6-BA和新美洲星都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和平均盆栽产量都显著上升,喷施新美洲星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平均盆栽产量上升幅度高于喷施6-BA。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Th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with its unique conception of resilienc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 resilience,SESR),provides an operational
2005年5月至10月,采用三种不同土壤(盐碱土、白浆土、草甸黑钙土),利用盆栽方式,探讨了三种不同基因型大豆垦农4(双高品种)、垦农18(高油品种)、东农42(高蛋白品种)在这三种不同
本研究针对目前皖南烟区烤烟种植品种单一且对当地主要病害的抗性不强,烟叶成熟后期高温干旱影响等问题,开展了皖南烟区适宜烤烟新品种(系)的筛选研究。通过2012-2014年的连
转基因油菜的巨大应用潜力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抗虫、抗除草剂等抗性基因通过基因流从转基因油菜逃逸的问题给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风险和更严峻的挑战,已经引起学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技术,检测了361份甘肃省冬小麦资源(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新品系及引进资源)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构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