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矛盾心态简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自然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热点,今天也不例外。白居易给人的感觉是平和安适的,实际上其心态内部充满了矛盾。以往对于其矛盾心态的研究多流于一般性的叙述。本文从其诗文作品主要是诗歌出发,对其矛盾心态作专门研究,注重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并力求体现出创新性。 论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矛盾心态的表现;矛盾心态形成的原因;矛盾心态的消解和平衡。 矛盾心态的表现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乐“生”与忧“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白居易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关注与其乐天达观的人生态度的矛盾;二、重视享受与道德的内省、自律的矛盾;三、入世与隐居、事业理想与物质需求的矛盾。这几方面构成了白居易矛盾性的人生。 矛盾心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从哲学层面上分析,是人的个别性和社会共性的冲突,这是带有普遍性质的原因。(二)从历史层面上分析,是中唐特殊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唐时期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白居易虽然心怀理想抱负,但缺乏实现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导致了矛盾的心态。(三)从家庭和个人的特殊经历来分析,其矛盾心态的形成也受到了寒微家庭出身和个人特殊经历的内在影响。 自居易刁几)丙心态简论 矛盾产生了,人们都要借助理智的或不理智的方式去加以解决、调适,白居易同样如此,他对于自己心态的矛J西有着自己的解决方式。 一是借助宗教。通过宗教的介入解决了其生死观_[的矛后。白居易对’于宗教有一个长期的选择、接受的过程,从儒家入手,经历挫折后慢慢接触道教、道家,因为道教的明显荒诞的方而而一旱一早将其舍弃,最终由于遭受的沉重打击、恶劣的环境和老年的到来等原1引,饭依了佛教,解决了z卜死观方而的矛后。 二是通过自己发扬光大的“中隐”,实现了物质享受和精神自山的」化得。 三其他现实手段。为解决内心的矛后,白居易还运用了其他现实手段,如:改善环境,饮酒、作一诗和多种娱乐方式等实现了矛后心态的消解,达到了心理的平衡,从而实现了完美而充实的人z}.’.。
其他文献
中俄科技合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作者将该系统划分为政治、经济、安全和科技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提出不同影响要素。本文结合系统动力学中因果链的原理对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
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日趋凸显,我国汽车行业在设计和生产等环节面临着巨大的节能环保压力,迫于这些关乎人类生存的压力,中国政府在中国几个主要的
沅水中上游流域处于云贵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区域,也是我国西南与东南两大文化圈交汇的地带,是东西经济技术交流的孔道。自然区域的过渡性和文化圈间的交融性决定了沅
在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浪潮中,企业集团化发展是必经之路,而如何避免“大企业病”,建立有效的集团管控体系,确保母子公司利益的一致化和最大化,是管理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问题成为管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本论文主要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研究,探讨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素质、个人价值取向、组
现阶段,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过度等现实性问题,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则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其在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用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试验并广泛推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必将引起教材、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在教材中,古代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增强了各国间的经贸往来,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以中国和东盟为代表的东亚、南亚国家在近些年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受益匪浅。本文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发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价值失范
<正> 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只见一位猎人手持长笛,吹奏出与公鹿鸣声相仿的悠扬乐声。这时母鹿以为配偶在嘶叫,便闻声而至;公鹿应声尾随并发出悦耳的呼唤,与笛声相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