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宋人在生活中追求形式雅致及品格修养,文人士大夫结成雅集饮酒谈心、品诗论画、焚香抚琴、挂画插花。雅集活动常以绘画、序文的文化艺术形式记录宴会的盛况,宋代文人画家将雅集题材绘画结合时代体现新面貌,北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以“西园雅集”活动为画题,南宋马远以李公麟原本再创作《西园雅集图卷》极具个性化表达,自南宋以后“西园雅集”成为历代画家心摹手追的创作母题。深入研究《西园雅集图》既可以了解宋代文人日常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人在生活中追求形式雅致及品格修养,文人士大夫结成雅集饮酒谈心、品诗论画、焚香抚琴、挂画插花。雅集活动常以绘画、序文的文化艺术形式记录宴会的盛况,宋代文人画家将雅集题材绘画结合时代体现新面貌,北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以“西园雅集”活动为画题,南宋马远以李公麟原本再创作《西园雅集图卷》极具个性化表达,自南宋以后“西园雅集”成为历代画家心摹手追的创作母题。深入研究《西园雅集图》既可以了解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的审美特征,并能从中得到绘画创作的经验和启发。雅集发展至宋代逐渐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社交活动,或寄情自然山水或畅怀居室一隅,将日常生活逐渐升华为艺术雅事,醉心于燃香、点茶、插花、挂画、写诗等闲情逸趣中,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宋代文人画家通过雅集题材作品体现个性化笔墨逸趣,自北宋《西园雅集图》之后这一题材被一再摹绘,“西园雅集”成为历代文人心目中向往的精神家园。他们不仅向往亲身投入,而且不断演化雅集题材作品,产生新的立意和视角,借墨情笔趣抒发个人对隐逸生活和文雅品格的追求。雅集活动在今天仍然被很多追求生活品质和注重品格修养的人们所推崇,茶艺、花艺等文雅活动也逐渐融入当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代艺术作品的表现题材,我的毕业创作也是以当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雅集活动为绘画主题。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与图像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园雅集图》进行研究,谈论《西园雅集图》对我的创作启发。一方面查阅著述文献了解《西园雅集图》的形成背景、表现内容和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对比北宋李公麟和南宋马远的《西园雅集图》,从构图布局、人物造型、笔墨技法、画面意境等方面进行图像分析,进而总结雅集题材绘画对我的创作启发,为个人创作探寻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纵览中国服装史,苗族服饰却可以称得上是现今中国传统服饰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服饰之一。这是因为苗族长期社会关系稳定,生活的地域空间海拔较高,山川环绕,交通不便,又非常虔诚地崇拜祖先、信仰原始宗教等,故而苗族服饰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造物文化。因此研究苗族服装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中南苗族支系服装为研究对象,以“百苗图”为蓝本,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描摹画本的方法,对
圩子,亦称围子,本意指“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后指一种带有防御性质的安徽民居,也称圩寨。皖中及皖北地区在清朝中后期修筑了大量的圩寨。圩寨作为一种皖中及皖北地区人们生产活动的场所并不是清朝才初现,它的产生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圩寨在清朝被大量修筑,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推行“坚壁清野”的政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鼓励当地修筑大量圩寨。圩寨的建造者大致可分为淮军、普通村民及捻军。
本文通过总结视错觉定义、历史与四个发展阶段、三个成因与四个心理机制、三个分类等基本原理,及在平面设计中的三个语义优势,从多个角度系统深入研究视错觉理论与技术。侧重于紧密结合平面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六个指导平面的视错觉法则,研究传统平面设计中绘画与字体的视错觉方法与优势,最后结合当代时尚传播领域,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视错觉方法的应用。视错觉是设计中构成造型的概念,打破传统美术的描写手法与视觉的安
历史文化街区是由历史长期发展演变而存留下来的一种极具特性的空间类型,它记录着城市在历史中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兴衰,富有重要的文化内涵,是当今人们生活与发展的重要精神依靠,也是能够在当地形成强大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而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传统商业街在各个时期更是发挥着文化交流、思想渗透传播的纽带和载体,但因其生长在传统社会,很难满足当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种种生活需求,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成果也好坏参半
随着时代的进步,粉丝消费行为已经逐渐成为了粉丝经济中一个新崛起的消费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代粉丝消费行为的现象,总结消费影响下粉丝心理情感上的需要及消费动机,论证粉丝消费行为对文创衍生品策划及设计发展的影响及意义。通过对消费行为学知识的探讨,认识到一切消费行为均来自于内心的需求,粉丝消费行为亦是。通过研究近年粉丝消费行为的表现,总结出粉丝心理情感需求和粉丝消费行为的需要及动机,论述了粉丝消费行为
形式语言是绘画作品创作的重要构架和形式要素,形式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本文将以“形式语言”作为载体。并以“情感”作为线索进行论述,首先依次从形式层面、技法层面出发,简要分析其中暗含的情感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绘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着重以伦勃朗的作品为分析对象。通过了解伦勃朗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方式,来分析其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有助于笔者更好地去深层次的探究一幅画的情感世界,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传统刺绣手工艺之一,以其“精细雅洁”的艺术特色及其丰富的人文价值而享誉海内外,并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苏绣文化正进一步“走出去”,因此在了解苏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苏绣的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苏绣及其所承载的地域文化、服饰文化的传播。本文首先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苏绣文化进行了研究,充分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文
梳篦作为发饰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必备的梳理用具又是一种重要的首服饰物,它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一直都是文化与民俗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想象、愿望与快乐,蕴含着人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与创造。当今社会,梳篦仍在不断地发展,但它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却悄悄隐退了,“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的美人形象已经随着历史远去,大街上随风飞扬的长发和干净利落的短发宣告了梳篦已不再是发饰界的宠儿。但在时代变迁的进程中这些兴盛
本文通过各领域留白艺术手法的呈现,引出留白意境这一概念。解释分析服装的留白意境是构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道互补的精神线索之上,受哲学、美学、心理学的影响,以具象的创作留白与想象的欣赏补白为构成重要元素,阐述服装设计中留白创作手段与留白意境的生成机制。总结留白意境在创作过程中引发观者想象、在接受过程中形成的意义上的留白;将服装设计中的留白从传统理解中的“图案留白装饰”(水墨画等)解放出发,提供新
点翠,作为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流传至今。随着近几年的国学复兴,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也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点翠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既要做到对工艺的继承又要做到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结合当下传统工艺发展的经验,在设计思路上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跨文化设计将点翠跨越传统文化的界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