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脑卒中血管受损时,EPCs能够选择性迁移并聚集在受损或缺血组织区形成血管。EPCs在心脑及肝肾等多种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注入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EPCs在急性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Wistar大鼠骨髓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MNC),进行诱导培养,观察、记录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选取EPCs特异性表面标志CD34、KDR对原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使用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取体重250-300g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2只(A组),PBS治疗组20只(B组),EPCs治疗组28只(C组)(移植EPCs后1d、3d、7d、14d取材,共4个检测时间点)。(1)大鼠术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1~3分者入选后续实验。(2)TTC染色观察脑梗死范围。(3)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4)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各个时间点VEGF、FGF-2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记录阳性表达情况。运用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成功从大鼠骨髓分离并培养了内皮祖细胞(2)贴壁细胞表面CD34、KDR免疫荧光表达阳性(3)成功制备了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神经行为学评分:C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治疗7天后评分差异更明显。(5)TTC染色脑梗死体积:C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VEGF、FGF-2的表达:C组VEGF和FGF-2表达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可以从大鼠骨髓分离获得EPCs,成功在体外培养并进行鉴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提供基础。(2)EPC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小梗死体积,明显改善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