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交际意愿被认为是实际二语交际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对二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或地区来说,由于缺乏真实情景下的二语交际机会,二语课堂的交际极为重要。因此,课堂交际意愿对于这些地区学习者的二语发展便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上,学者倾向于将交际意愿视为个性特质,并用量化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探究。近年来,从动态视角出发对课堂交际意愿进行的研究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交际意愿的个性特质与动态视角的课堂交际意愿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他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就目前研究而言,结合个人因素和情景因素,对课堂交际意愿的动态特征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本研究基于二语交际意愿理论以及动态系统理论,结合受调查者的个人因素和课堂情境因素,探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交际意愿的波动变化,分析了影响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主要原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被试的个性特征,以自评量表形式调查被试的课堂交际意愿,以回顾性访问形式调查影响被试课堂交际意愿的因素。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堂交际意愿是否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如果有的话,那么2)影响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堂交际意愿变化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来自中国某一重点高校的同一教师教授的四个自然英语班的73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了本研究的前期问卷调查。本研究涉及两次课,每一次课涉及一个命题演讲任务,即被试根据所给话题提供自己的看法和相应依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次课该任务每个班仅有4名被试有机会进行发言,因此共12名被试成功参加了第一次课的课堂交际意愿记录和后续访谈,12名中5名被试参加了两次课的意愿记录和访谈。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第一,二语课堂交际意愿随时间而变化,即两次课间及同一次课的不同任务阶段间都呈现动态变化情况;第二,被试课堂交际意愿同时受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交际焦虑、交际自信、动机和语言知识。环境因素包括话题和任务。具体而言,话题包括话题熟悉度和话题相关词汇。任务包括任务加分、任务类型、任务预演和任务前准备时间。另外,本研究发现,情景因素中的话题熟悉度并不总是对课堂交际意愿起正向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前人提出课堂交际意愿是由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进一步发现了任务下的两个情景因素,即任务加分和任务预演对课堂交际意愿有积极影响,这对前人发现的众多情景因素起到补充和丰富作用。通过对结果的详细讨论,本研究希望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课堂任务设计的建议,来帮助提升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堂交际意愿,从而促进其二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