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剥落法对天全县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草复合模式(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与三倍体毛白杨+自然草模式)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三倍体毛白杨根际存在一定的酸化现象。林草模式的根际与非根际pH值都要比自然草模式的大,说明黑麦草较自然草能提高林地土壤的pH值。两模式根际pH值的月动态变化曲线基本一致,都呈双峰型变化,峰值都出现在2月,低谷均出现在6月和9月。二者非根际pH值的变化曲线也相似,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2月,低谷出现在5月。林草模式的根际pH值与非根际成显著正相关,自然草模式根际pH值与非根际也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种模式非根际pH值月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2) 有机质在毛白杨根际存在富集。两模式根际有机质差异不显著,非根际有机质在上半年和全年范围内差异显著,都是自然草模式大于林草。林草模式根际有机质大致呈双峰型变化,波峰出现在4月和8月,波谷出现在12月和7月。而非根际有机质变化起伏不大,最低值出现在4月,最高值出现在7月。自然草模式根际有机质变化平稳,波动小。在4月和7月有两个峰值出现,波谷出现在12月和6月,非根际有机质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4月,低谷出现在2月和8月。林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之间、自然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之间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相关性都不显著。 (3) 全氮在根际存在富集,且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全氮全年波动都不超过5%。两种模式根际全氮差异不显著。而非根际全氮全年差异显著。两模式根际全N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4) 根际水解氮在全年范围内存在亏缺。从上半年和全年的范围看,林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水解氮的含量都显著小于自然草模式。林草模式根际水解氮从11月到3月呈略微下降趋势,4月有所升高,随后又下降,从5月到8月一直呈升高趋势,9月有所下降,随后又回升,其非根际水解氮变化曲线与根际大致一致。自然草模式根际水解氮与非根际变化曲线趋势大致相同,从11月到3月大致都呈下降状态,3~6月曲线逐渐上升,从6月到7月之间根际水解氮呈下降态势,随后又呈上升状态。林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两种模式根际与根际之间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而非根际与非根际之间也呈正相关,但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