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速度快、运输量大、舒适性高等技术优势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其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所导致的债务风险和财务可持续性也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诟病。在这种情况下,预测其对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决定高铁项目是否立项的关键因素之一。201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辽至新民北高铁开通运营,2020年赤峰—北京和沈阳的高铁也将开通。由于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为其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高铁的通车究竟会对两个地区的旅游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借助于“合成控制法”就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高铁开通后对其区域旅游经济影响进行研究预测,发现和总结出综合可行的方法,为改进和扩大我国既有的高铁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和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相关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从可达性、旅游流、旅游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然后,重点利用“合成控制法”,选取2013年开通高铁的16个城市作为控制组,通过对通辽和赤峰合成地区的构造,来模拟“高铁开通后”两地旅游经济的可能发展趋势,并与由灰色预测法得到的“高铁不开通”两地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从而预测出对高铁开通会给通辽和赤峰的旅游经济带来的影响。鉴于通辽和赤峰旅游经济主要来源于国内,本文采用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指标反映两地旅游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模型构建、计算和可靠性的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将会对通辽和赤峰的旅游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且相比通辽,高铁开通对旅游资源更为丰富的赤峰产生的正效应会更加明显。高铁开通带来的通辽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效应(2019-2023)为3.02%,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效应(2019-2023)为4.26%;对于赤峰,高铁带来的国内旅游人数的平均增长效应(2020-2024)为5.34%,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效应(2020-2024)为12.42%。高铁的开通和运营提高了通辽和赤峰地区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可达性,给其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内和国际经验表明,为使新机遇变成现实,还需要有关政府和企业从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各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深化区域间旅游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配套投资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