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区域多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任务。“多元”通常表示为“多化”,如“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发掘区域优势,缩小区域差距,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路径,对于落实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战略,以更高起点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欠发达省份云南为例,基于“三化”协调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多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任务。“多元”通常表示为“多化”,如“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发掘区域优势,缩小区域差距,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路径,对于落实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战略,以更高起点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欠发达省份云南为例,基于“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基础,遵循“时间序列—空间结构—动因机制”的研究范式,首先对1999~2017年云南省工业化指数、城镇化指数、农业现代化指数、“三化”综合指数、“三化”协调指数进行了时空格局演变的测度与分析。其中,时序分析通过“三化”综合发展模型和“三化”协调发展模型开展,空间分析采用了突变点检验方法(Mann-Kendall)、自然断裂点法(Jenks)、热点分析法(Getis-Ord*)、标准差椭圆法(SDE)等方法。其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SD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深入剖析了云南“三化”协调指数的空间效应,揭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云南各市(州)影响程度和方向的空间分异。最后,从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反哺和带动、培育壮大区域增长极、转化溢出效应为驱动力、结合主体功能区因地制宜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三化”分指数、综合指数和协调指数的时序特征显著。“三化”发展水平整体上持续提升,城镇化和工业化增速快,“三化”协调水平由中度失调转为轻度失调;各次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滇中水平高,其他区域集中于中低段;各市(州)均有提升,发展水平和协调指数双高的市(州)年均增长较低。(2)“三化”分指数、综合指数和协调指数的空间分异和圈层结构显著。“三化”分指数以滇中为高值区和重心点,呈东西向分布,向东迁移,空间上先集聚后离散;“三化”综合指数高值区与热点区分布于滇中和西双版纳,呈东北偏东-西南偏西分布,向东偏北迁移,空间上先集聚后离散;“三化”协调指数高值区在滇中、滇东南、滇西南和滇西均有连片分布,以滇中、红河和版纳为热点区,呈东北偏东-西南偏西分布,向南偏东迁移,空间上先集聚后离散。(3)“三化”协调指数的空间效应显著,各地区“三化”协调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和方向不同。“三化”协调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和溢出效应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区域自身“三化”协调的直接影响显著,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对邻近区域“三化”协调的溢出效应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投资水平、科技水平的变化对较多市(州)的“三化”协调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外向度、交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变化对较多市(州)的“三化”协调具有正向影响;消费水平、经济外向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对各市(州)“三化”协调的影响程度较大;总体受正向影响较大的区域为滇中、大理和西双版纳,总体受负向影响较大的区域为滇西北、滇西南大部、昭通和文山,各变量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显著。
其他文献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盈利不强、脱农化等现实问题,表面原因是财务性绩效与政策性绩效无法兼顾,内在原因实际是制度定位与市场定位的分歧。但现有实证研究侧重市场定位,即财务性绩效,而制度定位,即政策性绩效方面多为定性分析,较少涉及双重绩效的综合研究;影响因素方面,无论是市场结构还是发起制度方面,涉及村镇银行的研究均较少,鲜有结合市场、制度两方面全面考察村镇银行双重绩效的研究成果。从现实与理论层面看,解决村镇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代谢疾病。其病因复杂,可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精神因素等因素的作用下,使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功能减退而引发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长期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病变,包括心、脑、肾及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目前已证实,T2DM会增加罹患脑血管性病变的风险,对认知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发展成为阿尔
如今,全球经济已从以物质资源为基础转向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知识已经逐步取代其它资产,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组织学习对于企业管理有重要意义。在供应链背景下,组织学习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供应链学习。提升供应链学习能力,对我国制造型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展开研究。
多属性群体决策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分析技术,拥有大量的现实应用背景,如投资方案评价、供应商选择、企业选址、人力绩效评估等。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可以使用“好”、“公平”、“差”等语言表达他们对备选方案或某个属性的偏好,并运用适当方法做出决策。然而,许多模糊和不确定的定性指标难以用单一语言来表达,概率语言术语集作为语言标度在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上的拓展,包含了几种可能的语言及相应的概率信息,能描述备
在我国,均田承包制度决定了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经营格局,亦造成了农业经营的效率束缚。加强农户农地产权,促进农地流转与集中,加快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基本的政策选择。梳理既有文献发现,其一,农户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分析主要集中在农地流转层面或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层面,而忽略了其中多种生产要素互相匹配的理论逻辑及实证分析;其二,在研究农地流转涉及的交易成本问题时,文献主要进行一般性研究,而没有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对民间海洋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濒海的淮安府更因受到海势东迁——黄淮合流、挟沙入海的影响而被挤压掉海洋发展的空间。以清初五条沙的淤出——境内出海口的失去为分界线,淮安府民众向海讨生的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宋代以来的黄河夺淮虽由淮安府入海,但在明万历朝之前,对境内民众生计影响不著。潘季驯“束水攻沙”治水策略下的高家堰建成后,海势东迁加速,濒海州县民众原有生计模式在河决海溢的冲击下难以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旅游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旅游业的发展将拉动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此,对旅游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具有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高校当前的主体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如何立足于中国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和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紧扣“民办高校基于行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这一主题,按照“历史研究——本质特征——现实困境——理论逻辑——实践探索”的整体布局,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一般而言,长期的农地租约有利于改善农地的投资激励并促进专用性生产投资,但现实中,短期租约却成为普遍现象。为什么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租约?其租约期限的形成机理是什么?这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基于现有研究主要是通过部分区域数据的定性分析或实证分析来识别影响农地租约的期限的因素,并没有对农地租约期限的决定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阐释。为此,本文试图回答:农地租约的期限是如何决定的。在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制
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人们的关注点早已从生存转向生活,生活质量、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使得医疗健康问题的信息需求也逐年上升。尤其是对于慢性病方面的信息需求因慢性病的特性而凸显。慢性病预防、治疗以及预后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相关任务的周期长、难度大和负担重。如何有效的进行慢性病防与治,相关健康医疗信息传播与实践的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医疗健康理念从疾病为中心到人为中心的转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