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大数据对现代足球进行科学化统计分析,试图找出足球比赛当中球员跑动特征问题和规律性所在,旨在为我国足球发展寻求更广大的空间,体能是足球比赛当中最为基础的条件,重视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升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能力是世界足坛的共性认识,正确认识和掌握足球运动规律,以提高竞赛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研究对象是中超联赛球队共18支队伍的跑动数据,比赛场次共480场,时间跨度为2015年-2016年两个赛季跑动指标共23个。本研究采用欧足联制定的速度标准来统计分析中国足球超级协会联赛18支球队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和时间间隔,目的是深入了解中超联赛球队高强度跑动情况,从而为各球队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保障球队训练的科学化。1.研究方法:通过对2015-2016两个赛季球队18支队伍共23个指标进行归总统计;通过采用spass19.0软件对各球队跑动数据进行聚类、T值检验及利用CART决策树进行建模分析对结果进行回归检验。2.结果:1.聚类分析方法能客观地将中超联赛球队的类型区分开,当球队三个指标取值在5200≤(冲刺跑距离、高强跑距离、高速跑距离)≥4379;球队被归类到第一类球队;反之;当球队指标取值在4490≤(冲刺跑距离、高强跑距离、高速跑距离)≥4847时,球队被归类到第二类球队。2.对两类球队跑动总距离、冲刺跑距离、高速跑总距离、冲刺次数、高速跑次数、高强度跑次数、不同时段内的高强度跑动距离进行T值检验,P值>0.05,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类球队在本方控球时跑动总距离距离,对方控球时跑动总距离中P值<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3.两类球队在比赛上、下半场总体高强度跑动对比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比赛0-15分钟、45-60分钟时、75-90分钟三个阶段,高强度跑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性。4.两类球队在高速跑次数、冲刺次数比较上大致持平,第一类球队高强度跑次数高于第二类球队、第一类球队的高强度跑间歇时间明显要短于第二类球队。3.结论4.1.1.在中超联赛中,强队在攻防两端的跑动能力总体上相对弱队较为平衡,体能上的稳定发挥为球队赢球打下基础,强队在无氧代谢供能方面远胜于弱队,弱队在有氧代谢代谢能力方面略高于强队。4.1.2.在中超联赛当中,强队上半场的高强度跑动且下降弧度与弱队基本持平,下半场开始后,弱队的高强度跑动比强队要差完全突显出来;在足球比赛当中,进球最多的时刻无非在下半场后半段阶段,体能上的严重不足也许是弱队在积分榜排名上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4.1.3.在中超联赛当中,比赛开始15min后与比赛结束前15min相比,强队与弱队在比赛后15min的高强跑动均呈下降趋势且幅度接近,约为18%-20%。4.1.4.在中超联赛中,强队完成高强度跑的能力强于弱队,强队连续承受高强度的能力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