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现状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区耕地土壤肥力高、供肥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全国粮食安全战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的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造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和耕地质量下降甚至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耕地质量进行调查与评价,查明耕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为该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根据农业部统一要求,本研究在收集东北各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四盟市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耕地地力评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6大类13项指标的东北地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应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基础上,将各耕地质量等级按高产田(一至三等地)、中产田(四至七等地)和低产田(八至十等地)进行归类,分析各类型主要限制因素,总结出提升其地力的主要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东北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6大类,共13项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2)参照农业部标准,将东北地区耕地质量分为十个等级。主要以五等地和四等地为主,分别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19.04%和17.94%;其次是六等地和三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28%和13.48%;第三是七等地和二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06%和8.38%;第四是八等地和一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57%和5.84%;九、十等地分布最少,分别为 2.99%和2.41%。(3)按高、中、低产田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归类分析,其中高产田(一至三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7.70%,中产田(四至七等地)占60.32%,低产田(八至十等地)占11.98%。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各类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即高产田(虽然质量最好,但仍需要不断培育)主要限制因素为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和排涝能力;中产田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排涝能力、土壤质地和剖面构型;低产田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有效磷、灌溉能力和剖面构型。(4)针对高、中、低产田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措施。高产田侧重继续实行耕地保育、有机质提升工程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程;中产田侧重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深耕深翻结合土壤改良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低产田侧重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经常翻耕或客土并结合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其他文献
西汉将《周易》列入五经,确定其在中华文化元典中的显著地位。从此,注《易》、研《易》,解《易》者,代有通家。经学家、玄学家、理学家、汉学家,各以其时代精神注入《周易》,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应以普及学生参与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行体育锻炼为主要途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基本上还是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计划,不能很
以Landsat TM影像和高分一号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外业实测数据,利用遥感影像和实测数据建立崂山林场生物量多元线性反演模型,比较分析不同数据源下反演出的模型精度,估测了崂山
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致病机制和自身复制规律至今尚不完全明确,这就使得对该病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对PRRSV基因组分子生物学的深入
当前我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与之相关的市政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践中,在进行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作业时,为了满足其施工计划高效实施的要求,增加深基坑施工中
文章分析了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建筑外立面选用涂料的优势,对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阐述。通过研究认为,"节能减排、高效低碳、安全生态"
由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日益暴露出其缺陷,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于2003年10月发布和修订了相关准则,推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应从财务报表
科技的发达带动起各方各面的进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也随之更新,其中"微课程"已经成为成为广大教师教学高效灵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
由于肉类本身存在的耗氧酶成分会消耗掉肉中的氧气而使肉类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褐变等问题,因而在肉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人为的增加一些护色剂、护色助剂等其他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