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采用无机填料改性和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耐热改性研究,并希望保持或优化综合机械性能。选取合适的配方制备UHMWPE耐温型薄壁管材,研究其作为内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无机填料改性和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耐热改性研究,并希望保持或优化综合机械性能。选取合适的配方制备UHMWPE耐温型薄壁管材,研究其作为内衬油管的使用效果和性能评价。 实验选用的无机填料为微米级玻璃微珠、碳化硅、氧化铝,添加有机硅后,采取模压成型法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复合材料。加工过程表明: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成型温度210℃,烧结时间为1~1.5h和1h,可以制备出合格的产品。对产品进行维卡温度、拉伸强度测试,并利用SEM观察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无机填料可以保持或优化超高的基本力学性能,但对耐热性能改善不明显。随着添加量的增大,材料由韧性向脆性转变。微观结构表明,改善填料粒子的分散和相容性是提高性能的关键。 采用聚合物共混改性方法,利用PP改善UHMWPE的耐热性能。采用先密炼后挤出的方法制备出不同配比的UHMWPE/PP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维卡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冲击性能测试,并利用SEM、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UHMWPE/PP体系的微观相结构和结晶过程。结果表明:PP可以有效改善UHMWPE材料的耐热性能。70/30的UHMWPE/PP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比UHMWPE提高22℃,维卡温度提高3℃,冲击性能有所下降。微观结构表明,PP与UHMWPE形成各自的微观相畴,相容性需要改善。结晶过程中,PP先结晶,UHMWPE稍晚结晶,结晶区域非常致密,呈金黄色亮度的十字现象。在所有配比中,UHMWPE为连续相,PP含量为30%时是分散相,含量为50%、70%时是连续相。 综合考虑,选取70/30 UHMWPE/PP的配方进行工业生产薄壁管材,并作为内衬油管使用。对其进行耐热性、耐磨性、强度试验,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已投入应用,现场应用情况表明UHMWPE油管具有优异的防偏磨、防腐性能,可以有效解决油井的偏磨、腐蚀问题。
其他文献
小麦Avenin-like蛋白的突出特点是富含半胱氨酸残基(18个或19个),推测其中部分半胱氨酸残基可参与形成分子间二硫键,进而作用于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Avenin-like b蛋白对小麦的加工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其作用机理尚未揭示清楚。深入探究Avenin-like b蛋白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小麦Avenin-like b蛋白在N-和
天然橡胶是通过橡胶树生物合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新鲜天然胶乳中除橡胶烃和水外,含有一定量的非橡胶物质。实际生产中,需通过适当的凝固技术破坏胶乳的稳定性,使其转变为生胶。凝固方法是天然橡胶初加工的核心技术之一。现有凝固技术容易引起非橡胶物质大量流失,使天然橡胶各项性能发生改变,并且生胶颜色偏深,有异味,直接影响生胶质量一致性和品质。本研究通过考察酶对天然胶乳的凝固效果及其对天然橡胶
近年来,由于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丰富多彩的结构,并且在光学、催化、磁学和电学等方面应用广泛。因此,定向可控合成功能性的金属-有机配合物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合成过程中,影响条件众多:例如,金属离子,有机配体,溶剂,pH值,温度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使用合适的合成方法,有效的调控合成条件是构筑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关键。
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是一种含三嗪环的用途广泛的交联剂。本文以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的合成研究为主线,主要就氰酸钠的合成、以氰酸钠为原料和以异氰尿酸三钠为原料合成三烯丙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粮食作物构成和油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高产一直是育种家最重要的目标,在育种过程中生长性状以及产量的鉴定是关键,如何快速无损地获得田间成百上千个小区大豆的产量性状,提高育种选择效率,从而实现大豆的规模化育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进行大豆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主动传感器GreenSeeker是比较理想的作物生长快速诊断工具,已经在小麦、玉米和水
随着常规石油可供利用量的日益减少,重质原油正逐步成为今后人类的重要能源,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和延迟焦化工艺是加工重质油的两条主要路线,然而加氢改质后的渣油(VRD
不对称催化构建光学活性产物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关键是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目前存在的不对催化剂主要有:生物酶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和有机催化剂。其中有机催化剂具有分子量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