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脑出血的作为一种常见的脑卒中亚型,具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缓解出血后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也一直作为治疗脑出血的重点。miRNA是一类18-22个碱基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RNA,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近来研究报道发现脑出血后,miRNA参与脑出血众多病理过程。为进一步明确miRNA在脑出血后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通过建立脑出血动物,检测动物水平的miRNA表达差异,并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体内蛋白互作网络,讨论其内在机制并寻找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建立脑出血模型,随机将SD大鼠分为2组:空白组、单纯脑出血组(各3只),于术后24小时采集脑出血灶周组织,运用高通量测序检测脑组织中miRNA表达谱,通过RT-PCR验证其表达后建立差异表达程度筛选标准,筛查显著差异表达miRNA。建立差异性miRNA表达谱后,通过KEGG通路预测和GO功能注释,建立PPI网络分析,并通过荧光素酶检测验证miRNA与靶基因位点。结果:(1)在动物模型中发现了616个小分子miRNA,其中282个miRNA表达下调,283个miRNA表达上调,31个仅存在单纯出血组中而未出现在假手术组织中的miRNA,20个仅存在假手术组而未出现在出血组织中mi RNA,其表达量皆接近于无。(2)以foldchange为指标,从空白组和单纯脑出血miRNA表达谱筛选到80个差异性miRNA,相较于空白组显著升高的有:rno-miR-10a-3p、rno-miR-20a-3p、rno-miR-19b-1-5p、rno-miR-489-5p;相较于空白组显著下降的有:rno-miR-451-3p、rno-mi R-223-5p、rno-miR-147、rno-miR-144-5p、rno-miR-10b-5p、rno-miR-21-5。(3)随机筛选11个miRNA通过RT-PCR检测,计算△△CT值,其结果与脑出血组明显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P<0.05)。(4)共计预测鼠源性差异性miRNA靶基因121个,富集通路为MAPK、Ras、Cancer,构建脑出血后蛋白互作网络PPI。(5)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基因:mir-21与mir-21+DUSP8/mir-21+FASLG质粒转染后荧光素酶表达结果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mir-21与DUSP8/FASLG存在靶向调节关系。结论:1大鼠脑出血组与空白对照组存在616个小分子RNA差异表达。2建立差异性miRNA表达谱,预测分析其靶基因位点,通过KEGG和GO分析,发现其主要调控通路为MAPK,cancer,Ras等信号通路。3构建生物信息网络图,mir-21作为其中关键调控分子,调控MAPK中DUSP8、FGF18、NFT3、RASGRP、FASLG等靶基因位点。4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验证mir-21与UDSP8/FASLG存在靶向调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