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踝关节扭伤带给不同人群带来巨大影响,运动员停训、老年人摔倒致骨折,因此,预防踝关节扭伤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本试验主要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CAI)实施肌内效贴(KT)不同时间点急停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电生理学进行研究,探讨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踝关节保护作用。通过贴扎前后的对比,试图找出肌内效贴作用于踝关节的短期起效时间和失效点,从而为预防踝关节损伤、发挥肌内效贴更大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踝关节扭伤带给不同人群带来巨大影响,运动员停训、老年人摔倒致骨折,因此,预防踝关节扭伤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本试验主要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CAI)实施肌内效贴(KT)不同时间点急停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电生理学进行研究,探讨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踝关节保护作用。通过贴扎前后的对比,试图找出肌内效贴作用于踝关节的短期起效时间和失效点,从而为预防踝关节损伤、发挥肌内效贴更大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试验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15名,运用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采集受试者在贴扎前、贴扎后即刻、贴扎后20分钟、40分钟、60分钟进行急停动作着地期踝关节各方向角度、速度、力矩、地面反作用力峰值(GRF)及相应时间、踝关节周围主要肌肉的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值等生物学指标。收集的数据经Excel表格整理后,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将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指标以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极为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运动学:(1)贴扎后着地瞬间外翻角度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地瞬间跖屈角度除了在贴扎后即刻较贴扎前显著性增大(P<0.05),其余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最大背伸角度除了在贴扎后20分钟较贴扎前显著性增大(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贴扎后不同时间点最大跖屈角度、最大内、外翻角度较贴扎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踝关节内翻运动幅度、背伸运动幅度在贴扎后不同时间点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各方向最大速度中只有最大内翻速度在贴扎后20分钟显著低于贴扎前(P<0.05),其余方向最大速度相比贴扎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力学:(1)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在贴扎后即刻显著高于贴扎前(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相比贴扎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应峰值时间除了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间在贴扎后60分钟较贴扎前显著延长(P<0.05),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载荷率和水平载荷率在贴扎后60分钟较贴扎前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2)背伸力矩峰值在贴扎后20分钟较贴扎前显著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较贴扎前无显著差异(P>0.05),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内外翻力矩峰值在贴扎后各时间点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学:(1)腓骨长肌(PL)在贴扎后60分钟均方根振幅较贴扎前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较贴扎前无显著性差异,而胫骨前肌(TA)、腓肠肌外侧(LG)、腓肠肌内侧(LM)、比目鱼肌(SM)贴扎后各时间点均方根振幅较贴扎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TA、PL、LG、MG、SM贴扎后不同时间点积分肌电值均较贴扎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PL肌肉贡献率在贴扎后40分钟较贴扎前显著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TA、LG、MG、SM肌肉贡献率贴扎后不同时间点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CAI患者踝关节贴扎后存在时效性特点,起效时间为0-20分钟,可持续至60分钟,但本研究未知失效时间。(2)贴扎后20分钟,可增加对踝关节内翻的保护作用,表现为踝关节内翻速度下降,明显延长神经-肌肉做出内翻动作的时间。(3)贴扎后40分钟和60分钟对踝关节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主要为腓骨长肌的贡献率降低,踝关节载荷率下降,但对于踝关节内翻保护方面有所下降。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抗纤维化蛋白Klotho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坚持有氧运动可以延缓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肺纤维化进展、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提高非IPF人群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因此,本实验探究4周有氧跑台运动对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阐述有氧运动干预对Wn
研究目的:探究针刺联合静态牵伸及静态牵伸两种干预方法对冬残奥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有效性及差异性,并探讨其中的原理机制,以期为冬残奥运动员运动后选择合适的放松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2022年冬残奥冬训期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30名,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5人。对照组在日常训练结束后进行15min的静态牵伸干预,实验组进行20min的针刺足
研究目的:探讨外泌体在不同运动方式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脂肪组织炎症及其运动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36只9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成3组:安静对照组(DA组)、爬梯组(DP组)、中等强度跑台组(DR组),每组12只。DA组不进行运动,只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DP组进行尾部负重爬梯运动,运动强度为:第1、2、3-4、5-6、7-8周
研究目的:观察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在疼痛、关节功能、踝关节肌力、平衡和步态等方面的损伤情况;监测常规力量训练对CAI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在常规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后对CAI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治未病中心,收集经病史、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的,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单侧CAI患者4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进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db/db小鼠血清外泌体与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共培养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糖尿病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雄性db/db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糖尿病安静对照组,糖尿病抗阻爬梯组、糖尿病有氧跑台组和糖尿病游泳运动组,另取雄性mm小鼠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干预结束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清,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将所提外泌体
研究目的:探讨高湿度环境对大鼠体能的影响,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中,通过分析其体力状况、疲劳状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并阐述影响高湿度环境影响体能的有关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及运动员在高湿环境中体能训练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将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常湿常温组、常湿低温组、常湿高温组、高湿常温组、高湿低温组、高湿高温组。常湿常温组大鼠每日24小时均处于常湿常温
研究目的:比较辅助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6种有氧运动疗法(健步走、健身跑、太极、瑜伽、有氧舞蹈、八段锦)对血压、心率以及脂代谢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找出效果最佳的有氧运动疗法。从而完善高血压运动干预的体系,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清华同方知网数据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干预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改善的效果,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KD在糖尿病认知障碍(Diabetes cognitive impairment,DCI)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36只8周龄雄性SPF级小鼠,分别为12只野生型m/m小鼠和24只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共分成3个组,每组12只,m/m小鼠作正常对照组(
为研究中国进口铁矿石海运网络应对重大事件攻击下的抗毁性和不同保障措施的有效性,解决传统抗毁性评估测度未能考虑网络整体流量和节点负荷状态的问题,针对现实情景下大型船舶挂靠枢纽进口港后进行沿海中转的枢纽-转运网络特殊性,搭建了中国进口铁矿石海运网络抗毁性模型和评估指标。采用中国进口铁矿石相关港口和航运数据搭建初始网络,并针对不同枢纽进口港数量的网络进行各种攻击策略下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由于船舶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