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它不仅受政策和市场的约束,而且还受自然条件的极大影响。有害生物(病虫草鼠)、早、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基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承受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给农业特殊的支持和保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农业生物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入世后,农业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机率大增,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加剧,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和传播,搞好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加强农作物生物灾害的控制是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的重要措施。 农作物生物灾害控制对农业生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有害生物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安全构成重大隐患。通过实施植物检疫,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通过农产品贸易或其它人为因素传入和蔓延,控制了许多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通过加强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控制了有害生物的危害,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农作物生物灾害控制对农产品贸易也具有重要影响,一是保障提供符合进口国检疫要求的农产品,打破对方的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农产品的出口;二是确保国内急需的植物及产品的安全引进,保护国内农产品的市场。 农作物生物灾害控制要依靠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但政府居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实施植物检疫,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监测、控制和处理;加强植物保护,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和对突发性、爆发性和大区流行性的病虫害进行应急防治;同时进行农药管理,搞好农药的市场准入和科学安全用药指导管理。农业企业和农民主要是根据农作物病虫情报来进行常规的病虫害防治。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作物生物灾害的控制。绝大多数国家有健全强大的植保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先进的控害设施设备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并且许多国家利用检疫技术壁垒来抵挡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进而保护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使检疫斗争更加激烈。 中国植物保护和检疫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具有了较好的基础:机构和队伍比较健全,政策法规初具规模,控害设施得到加强,监测防治方法逐步走向成熟,控害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植物保护和检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入世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农业生产要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际交流和农产品贸易将空前扩大,植物保护和检疫要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因此植物保护和检疫的任务繁重,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责任更大,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难度也更大。面对新的形势,我国植物保护和检疫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检测技术、检疫手段、人员素质、运行经费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为加强政府对农作物生物灾害的控制,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和检疫对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政府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研究国际标准,加紧制定有关技术标准;重视非疫区和非疫生产点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实保障行政事业经费;及早加入国际植物保护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