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卡的便利性及功能上的多样性适应了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逐渐成为金融流通领域的主要载体之一,信用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因各种因素导致的信用卡盗刷事件数量和金额逐年上升,由此引起的信用卡盗刷法律纠纷也逐年增多。当前我国规制信用卡盗刷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各地人民法院对信用卡盗刷案件的判决结果往往取决于法官个人对于信用卡盗刷问题的认识以及援引的法律条款,造成判决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本文从近几年我国信用卡盗刷案例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和现有法律法规,分析了信用卡盗刷民事法律问题困境,试图提出完善对策,以期为相关问题的司法实践提供参考。除前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我国信用卡盗刷的定义和类型等进行阐释,对信用卡交易主体及各交易主体的法律关系展开了具体剖析,对这些法律关系的分析涉及到交易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承担和信用卡盗刷案件中上述交易主体能否作为民事责任承担主体的问题。第二章对2018年全国信用卡盗刷纠纷二审案件的判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法院关于各方责任比例的判定主要通过认定信用卡合同关系双方履行义务的情况,但具体的责任承担、比例分摊和举证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做支撑,导致各地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接下来,笔者分析了我国信用卡盗刷法律问题的困境,主要包括相关立法滞后、信用卡盗刷责任承担的原则不明确、信用卡盗刷判例的多元化问题等。笔者认为,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现有法律法规对于信用卡盗刷责任承担的原则不明确,进而导致了司法的不确定性。第三章主要对国内现有的信用卡民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台湾地区、美国、欧盟的信用卡法律和制度进行解析,试图借鉴国际先进立法以弥补国内立法的不足。第四章,分别从立法层面和交易主体层面对困扰我国信用卡盗刷的民事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如建立和完善信用卡法律体系、明确信用卡盗刷的责任承担机制、明确民刑交叉案件的审理原则和信用卡格式合同条款的适用性。笔者着重从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持卡人的责任限额等方面完善责任承担机制并提出立法建议。在我国,信用卡与借记卡、现金、网络第三方支付并列为当前主流的支付方式,对信用卡盗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信用卡盗刷问题的民事责任承担,完善信用卡盗刷的管理控制机制,将有助于信用卡盗刷案件的审判标准统一,有助于开阔我国司法界和理论界对于信用卡盗刷法律问题的视野,有助于推广和保障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对促进我国金融安全、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