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流特征的地铁突发事件疏散问题研究——以南京地铁禄口机场站为例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地铁,地铁的客运量也在逐年增加。因为地铁运输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地铁站大多处于地下封闭空间,造成客流疏散路径较长、乘客密集、车站出入口较少,紧急状况下,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突发情况发生后,为减少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乘客疏散到站外安全区域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车站客流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对地铁站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分类。分析国内外地铁站突发事件,得出疏散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地铁客流疏散应该根据合理客流疏散时间来进行每一步疏散工作。结合我国《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参考美国《NFPAl30:有轨列车及铁路客运体系标准》,分析地铁站客流特征、车站建筑结构、车站设备等因素对客流疏散时间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流疏散时间计算模型。最后以南京地铁禄口机场站为例,通过本文疏散时间计算模型、《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和《NFPAl30:有轨列车及铁路客运体系标准》三种方法计算禄口机场站客流从站台疏散到出入口安全区域的时间,将三种计算结果对比,已论证本文的疏散时间计算模型更贴合地铁车站实际情况。最后根据客流疏散时间制定更加合理的地铁突发情况客流疏散预案。  本文研究结果对地铁运营提出两点建议:突发情况客流疏散时,根据本文的客流疏散时间模型,结合车站客流特征,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大概预知该时间点需要疏散的客流量和疏散时间;制定更加合理的客流疏散预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乡的生育意愿处于持续萎缩中,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2和1.18,生育率低已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受传统“养儿防老”和“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养老一直是我国居民选择生育的主要动机之一。当前我国养老方式主要有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和依靠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养老,二者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