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这些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却还没有变成真正的城市市民,他们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同时却不能和城市市民一样享受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这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民生的保障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尴尬的处境与政府提倡“以人为本”、“中国梦”的执政理念相悖。因此,如何让“农业转移人口”不仅仅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市民”,而是实实在在的融入到城市之中,享受与城市市民同等待遇在当今的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养老保险保障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养老安全,能够在其市民化的各个过程中提供支持。然而,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与状况却令人堪忧。找到提升养老保险参与率的途径不仅可以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的处境从而提高市民化率,也能缓解目前国家养老金统筹缺口的问题,为即将实行的养老金入市打好基础。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流动人口调研数据的分析,使用专家打分法筛选出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养老保险的四个维度——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城市融入感因素,14个影响因素指标。通过描述统计与logistic实证分析得出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对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解程度、企业单位性质等个人因素以及在政策制定上与农业转移人口的群体特征脱节等原因都会对其参保行为有影响。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笔者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一、建立政府、企业、商业保险“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二、完善全国养老保险异地参保衔接机制;三、简化办理流程、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五、企业要担负起缴纳养老保险的责任;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自身人力资本;七: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居住和子女上学难问题;八、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资本的政策建议,以期达到提高长沙农业转移人口养老保险参与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