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中继网络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blank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同时考虑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尤其在高速率宽带通信环境下,对通信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向纠错编码(FEC)技术可以采用信道编码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其特点是有效性高,但当错误无法纠正时,其可靠性低。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ARQ)可以通过检错码检验接收的数据包是否存在错误,对有错误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其特点是可靠性高、有效性低。为了在通信过程中同时兼顾可靠性和有效性,引入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HARQ)。它将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大大改善了通信质量。本文首先对HARQ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定义、重传类型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推导了三种HARQ技术的中断概率表达式、平均时延表达式和平均吞吐量表达式,从中断概率和平均吞吐量的角度比较了这三种重传类型的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的通信性能,在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中继技术,中继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提高系统容量,并使边缘用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传输性能。考虑到无线中继网络的HARQ研究较少,本文在介绍了中继技术的引入对无线网络的影响以及与中继目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基础上,对HARQ应用到无线中继网络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中继配置,设计了相应的传输方案,并理论分析了其性能,给出了性能评估结果。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结合单中继节点模型,设计3种不同的重传方案。接下来推导不同方案不同重传机制下中断概率的表达式,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双中继模型,设计了相关的重传方案。接下来进行了相关公式的推导,将双中继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性能与单中继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缓冲区溢出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漏洞,在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中普遍存在,对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造成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编程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数量大幅增长,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明显滞后。车牌识别系统(LPR,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作为交通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抗击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和干扰,往往需要人为地增加一些多余度,这种功能是由信道编码器来完成的。而如何通过编码后的码序列,识别编码体制,就是信道编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数字化的计算机环境下,对信息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近年国内泄密事件和窃密事件多次发生,不同程度地对国家安全和利益
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世界性的现实问题,谁没有信息的独立和主权,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独立和主权。谁没有信息安全,谁就没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安全。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