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个体识别是野生动物行为和生态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如何对其个体进行长期监测一直是一个挑战。传统的跟踪监测方法如GPS项圈法、视觉识别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这些方法在野外的大规模应用。如果能够探索出一种可靠、有效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方法,这将进一步帮助大熊猫相关研究的开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大熊猫面部识别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识别是野生动物行为和生态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如何对其个体进行长期监测一直是一个挑战。传统的跟踪监测方法如GPS项圈法、视觉识别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这些方法在野外的大规模应用。如果能够探索出一种可靠、有效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方法,这将进一步帮助大熊猫相关研究的开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大熊猫面部识别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作大熊猫面部图像数据集。采用专业录像设备进行拍摄,采集到来自四个大熊猫基地共48个大熊猫个体的视频数据。其中数据集的制作包括提取大熊猫视频帧、标注面部信息、样本预处理与数据增强等操作。(2)检测大熊猫面部区域。从图像中获取大熊猫面部区域是大熊猫面部识别方法中的首要关键步骤。本文利用YOLO v3目标检测算法对大熊猫面部区域进行检测,模型测试得到的mAP达到99.54%。面部检测模型不仅能准确检测到不同大小的大熊猫面部区域,而且对有遮挡、不同光照环境下大熊猫面部区域也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3)针对大熊猫面部视角变化和表情变化带来的识别困难,给出一种用于大熊猫面部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该模型在VGGNe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加入金字塔池化层(Spatial Pyramid Pooling,SPP)进行多尺度池化,采用跨层连接将浅层提取的特征传递到深层进行融合,从而增加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同时添加批归一化层(Batch Normalization,BN)提升网络训练的速度与稳定性。该模型能够正确识别验证数据集中约99%的大熊猫个体,识别准确率较原始模型大大提高,即使在面部图像发生变形时,也依然拥有较强的识别性能。最后通过检测模型与识别模型的结合,可以对大熊猫个体进行自动化检测与识别,识别结果有助于对大熊猫进行长期监测、行为大数据分析等研究。
其他文献
聚阴离子型磷酸钒钠(Na3V2(PO4)3,NVP)具有突出的稳定性,适中的氧化还原电位(3.4 V)和可接受的比容量(117.8 mAh·g-1),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在每
由于核电具有许多优点且未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核电会成为未来能源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屏蔽式核主泵是核电站的关键部件,关系着整个核电站的安危
设G是有限非交换群,χ为群G的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则有|G/kerχ|=.χ(1)对某个tχ ∈ N成立.并且若χ(1)2||C/kerχ|对(?)χ ∈ Irr(G)成立当且仅当G为幂零群.由此我们考虑|G/kerχ|/χ(1)可能对群G结构的影响.首先研究了一般情况,即 |G/kerχ| ≤ Pmχ(1)2 对任一 χ ∈ Irr1(G)都成立,其中 为 |G/kerχ|的最大素因子.利用有限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诸多优异物理性质的新型二维材料,其极高的比表面积与电子迁移率使其在电化学储能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常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成本高、产量低,且部
针对在大数据背景下产品设计求解问题的探究,以儿童陪伴机器人产品为理论研究的设计载体,提出了应K-Means聚类的数据驱动的设计问题求解途径,构建了以K-Means聚类的数据驱动设计问题求解的模式、模型、策略与方法,是对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探索。应用K-Means聚类的数据驱动进行设计实践活动,探究设计活动的底层逻辑,研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解决设计问题的路径。产品产生的数据是一切数据驱动的基
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et Nakai)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生产在我国农业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所有影响西瓜产量的环境因素中,干旱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兴手段,尤其适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HDAC活性,促进抑癌基因转录,发挥强大抗肿瘤功效。但是,近几年文献报道,HDAC抑制剂具有增强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HDAC抑制剂具有抑制食管鳞癌(Eso
昆虫表皮是昆虫体壁皮细胞分泌物形成的一种高度有序的层状结构,主要由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s,CP)和几丁质构成。表皮蛋白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是影响表皮结构及其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CP中的一类CPR家族在昆虫中含量最多,具有与几丁质结合能力的R&R保守序列,分为3个亚族RR-1、RR-2和RR-3,都与昆虫表皮形成有关。另一方面,昆虫表皮的不透明与尿酸盐颗粒在皮细胞
比较类主观极性构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特殊结构,在书面语或日常口语中都较为常见,其中“没有比X更Y的了”在使用时十分灵活,使用频率较高。本篇论文拟以“没有比X更Y的了”这一典型的比较类主观极性构式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构式-语块”理论视角对其构式义和构式性质、内部的语义配置及变量X和Y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句法功能和语用特征,据此尝试运用“构式-语块”教学法为“没有比X更
在数论中,对于正整数n的欧拉函数φ(n)是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数目。这个函数因为是欧拉在证明费马小定理的时候最早开始研究的,因此被叫为欧拉函数,也被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