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近紫外电致发光性能的改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人们对短波长发光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一维的ZnO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光电特性,可应用于紫外发光二极管,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发光效率低以及P型掺杂困难,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了高度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利用此种ZnO纳米棒,制备了基于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的近紫外发光二极管,并对改善其近紫外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研究了ZnO纳米棒的制备条件以及有机层厚度对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近紫外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法在ITO衬底上制备出所需的ZnO纳米棒阵列。SEM表征说明,ZnO纳米棒整齐地垂直于衬底,棒直径约为30 nm,长度约为100 nm。XRD表征说明,ZnO纳米棒为纤锌矿结构,沿C轴取向性生长。通过光致发光测试,在350 nm的激发光激发下,得到了波长位于380 nm的近紫外发光峰。因此,所制备的ZnO纳米棒具有很好的质量。而后制备出器件ITO/ZnO/ZnO纳米棒/MEH-PPV/Al。室温下可检测到380 nm的近紫外电致发光。通过研究纳米棒的生长时间、有机层厚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总结了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近紫外电致发光的适合条件。其次,我们研究了空穴缓冲层对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近紫外电致发光性能的改善。以热蒸发的方法,在ITO衬底上沉积了ZnS或MoO3薄膜作为空穴缓冲层,并在其上生长ZnO纳米棒。构造出的器件结构为ITO/ZnS(或MoO3)/ZnO/ZnO纳米棒/MEH-PPV/Al。正向偏压下,得到了较强的波长位于380nm的近紫外发光。实验结果表明,ZnS缓冲层的加入对器件的近紫外发光性能提高较大,相同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可提高将近10倍,并且器件的启亮电压也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得到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制备近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此方法在一维纳米ZnO的制备及应用领域具有创新性。最后,深入分析了不同厚度的ZnS缓冲层影响器件发光性能的原因。实验发现,随着ZnS厚度的增加,ZnO的缺陷发光和MEH-PPV的发光相对增强,由XRD和SEM测试发现,ZnS的厚度增加后,ZnO的结晶变差,由此导致的缺陷发光相对增强。
其他文献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确保民航安全和效率的核心系统。近年来空域流量的急剧增加、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给空管保障系统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充分暴露了该保障系统的脆弱性。因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涌现,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积极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食用合成色素是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目前,紫外分光光度
学位
当今世界已进入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时代,单跑道已不能满足大型机场运营的要求,多跑道呈现常态化趋势,研究评估多跑道机场运行调度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导致冰冻圈的快速融化,并由此引发对冰冻圈特别是北极地区资源和航道控制权的争夺,世界正进入一个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地缘政治时代.文章在分析冰冻圈地缘政治
公路是布设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带状建筑物,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都与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公路的路线布设、构造物类型、施工方案以及建设投资规模等都受环境条件制
智能车辆(IV,Intelligent Vehicle)是具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自主决策、自动执行等功能的车辆。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和各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在智能交通领域,智能车辆
平板显示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和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相比,平板显示器在显示运动图像时,会出现动态图像失真的现象,影响其图像质量,评估和提高动态图像质量是目
蓬勃发展的民航运输业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但同时暴露了航路网络结构上的缺陷,使空域各航段不堪重负,造成空域拥堵、航班延误,影响空中交通安全。为解除上述弊端,
微光夜视技术可以实现目标亮度十万倍以上的增强,使人们可以在低照度环境下对目标进行观测,有效弥补了人眼在低照度环境下的局限。然而微光图像具有低信噪比和低对比度的特点
基于衍射原理的激光粒度仪是在颗粒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仪器之一。在激光粒度测试中,反演算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对于不同粒径和粒度分布宽度的粒子群进行反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