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的研究是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生防菌的应用却受到防治效果不稳定、抑菌活性易下降甚至丧失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工培养条件改变了其自然属性有关。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自然生境下,大多数微生物是以生物膜(biofilm)形式而不是浮游形式存在,微生物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是在生物膜的状态下完成的。基于上述两点,本实验对一株杨树内生生防菌Bacillus amyloliquef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的研究是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生防菌的应用却受到防治效果不稳定、抑菌活性易下降甚至丧失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工培养条件改变了其自然属性有关。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自然生境下,大多数微生物是以生物膜(biofilm)形式而不是浮游形式存在,微生物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是在生物膜的状态下完成的。基于上述两点,本实验对一株杨树内生生防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EBA20进行了生物膜表型特征的测定,并研究了与生防细菌抗菌活性的相关性。首先对PEBA20的野生型菌株PEBA20-W0314的生物膜表型进行了系统阐述。PEBA20-W0314在NA固体平板上培养5d时,其生物膜表型为“鸟巢状”,向四周扩展范围较小,向上隆起明显,为近圆形;PEBA20-W0314在NB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8h时,其生物膜表型为致密,坚固,完整,表面有波浪状纹理。对实验室规则人工继代过程中生物膜表型与抑菌活性的变化进行同步检测的结果显示:整个过程约以第9代为分界,在第9代之前其生物膜表型及抑菌活性的变化较缓慢,而在第9代之后生物膜表型和抑菌活性均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截止至第9代, PEBA20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杨树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的抑菌率仅依次下降了9.1%、13.2%、5.4%和2.4%。而其生物膜表型的变化也是从第9代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前期单菌落类型呈多样化,共先后出现8类菌落类型,而后期单菌落类型逐渐减少,最后只保留2种具有截然不同特性的单菌落;同时在气-液界面形成生物膜的厚度与坚固性也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野生型生防菌株W0314在实验室长期继代保存时会发生生物膜表型与抑菌活性的同步变化,且两者变化规律存在相关性。对于PEBA20不同生物膜状态下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检测,同时进行了皿内实验和杨树愈伤组织上对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实验。比较了W0314和NM0705的生物膜表型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与W0314相比,NM0705的单菌落平坦,扩展面积较大,在气-液界面成膜较稀薄,坚固性差,生物膜半定量法检测显示NM0705成膜菌的数量约为W0314的1/2。同时NM705的抑菌活性相对W0314其抑菌活性也显著下降,对四种指示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下降了89.3%,56.9%,38.5%,92.3%。对NM0705进行16SrRNA和tasA基因的鉴定,测序结果显示:NM0705的该两段序列与其野生株W0314相比相似度为99%,为进一步利用该菌株进行生物膜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菌株生物膜表型特征不同、但菌株种类同一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同时解决博物馆内场地小、研学教育老师人数不足等问题,根据博物馆的现状,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和景区优势,进一步丰富汉字研学课程,完善汉字教学体系,拟制定“汉字文化探源之旅”汉字科普教育双博物馆合作模式。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兴起,而文化旅游也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文化与旅游两者实现了有机融合,在文旅盛行的环境下,博物馆旅游也成了大众旅游喜爱的场所。博物馆作为收集、典藏、陈列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仅是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其最主要是发挥自身的文化作用,促进博物馆研学的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对于中小学研学十分重视,应当加强博物馆在研学中的作用。但博物馆研学也仍然存在着一些迫切需
作为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主要供应方,博物馆在文旅融合语境下开展研学活动时,首先应明确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研学平台,开发研学产品,建立完善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效的研学教育供给,将博物馆教育资源盘活,促使学生在旅行研学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食用植物油2021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1039.2万吨,同比减少3.7%;价值706.3亿元,同比增长24%。进口棕榈油占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5成以上,2021年以来,受多雨天气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劳工短缺问题影响,主产国棕榈油产量不及预期,供应偏紧持续推高植物油价格。
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有下降,但大豆种植成本与产品价格上涨,种植效益有所提升;受生猪养殖和大豆压榨利润降低的影响,大豆消费和进口量同样保持下降;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稳定,粮豆轮作补贴有所变化。2022年我国大豆扩面增产成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消费量有所回升,但增速放缓;大豆精深加工业迎来发展机遇,但国产大豆供给偏紧;大豆进口总量预计保持高位,进口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同时支持政策将更加
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如何在高校顺利开展网络课程成为当前热点问题。针对江苏省某高校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利用Python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课程成绩的因素,为高校更好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分析结论不仅有助于学校进行网络课程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和教学质量改进,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选择合适的网络课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科技革命成果密切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一代的孩子成长在知识飞速膨胀的时代,面对各种未知与疑惑,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及时的解答和引导,以树立正确的科学认知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刻保持不断学习的理念,培养创新意识,从而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而小学正是学生科学认知观建立的启蒙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大豆产业关乎民生国计,因此研究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我国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影响我国大豆进口的因素贸易政策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大豆进口相关的政策条例,使得大豆进口程序和要求一直发生着变化,主要涉及进口数量、加工、生产能力、检验检疫、
大豆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够用于榨取豆油和提取蛋白质,大豆粕更是国内饲料植物蛋白来源的主要材料,大豆的生产加工在中国经济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近年来,大豆的供需出现了紧张的态势,由于大豆库存量不足和疫情限制了粮食的进出口,中国的大豆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10月中国大豆市场价出现了新高308.86元/百斤。由于进口大豆的低价和高品质,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上涨,已成为了世界
随着研学旅行的日益发展,博物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历史文化体验服务为契机,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逐渐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新的打卡地。本文结合鸦片战争博物馆近些年研学旅行的具体实践经验,谈一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