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户外运动活动项目的高体验性、高危性与高风险性,会给户外运动旅游者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户外运动俱乐部作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强安全管控,建立健全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保障系统、救援施救机构等安全管理体系,对旅游户外活动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概括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户外运动俱乐部两种运作模式,并从俱乐部运作流程中的安全系统分析了户外俱乐部的安全问题,结合户外俱乐部安全事故案例的质性分析,建构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事故形成机理并进行实证验证,综合质性研究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因子分析结论,构建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安全管控体系,提出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管控策略,研究不同运作模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安全管控策略上面的普适性和独特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作模式主要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模式;从运作流程角度分析,两种模式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安全系统其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户外安全政策法规系统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系统,中微观层面的社会保险和户外专业保险系统,微观层面俱乐部自组织安全保障系统和户外参与者安全防范系统。(2)基于2000年以来的户外运动安全事故(287个案例)分析,本研究分析了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类型、发生形态、事故原因及其影响关系,发现气候原因和意外因素导致的伤亡比例较高,人员伤亡明显较多,危险系数也较大。(3)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范式,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从事故致因因素和因果关系模型建构了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事故形成机理,在对所有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整合的基础上,经反概括并重组,抽取概念的范畴和类属,最后归纳为5个核心类属,即影响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的5大维度因素:爱好者个人因素、气候环境因素、俱乐部自组织因素、管理机制因素和户外运动制度因素。(4)针对扎根理论质性研究的五大维度进行问卷设计和实证分析,本研究使用多元统计学软件SPSS18.0,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影响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事故的五个因子即“F1俱乐部管理机制”、“F2气候环境”、“F3参与者户外技能”、“F4管理制度”、“F5参与者身体条件”,即验证了质性分析的5个维度的结论,根据提取的公因子与质性分析的影响维度排序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户外俱乐部自组织与管理因素是为安全事故第一影响因子的结论。(5)从户外运动俱乐部运作过程入手,分析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发生形态特征和原因,研究事故发生机理、致因机理和形成机理,并找出其主要致因因子和事故促发因子,对比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影响维度的差异,构建了基于不同主体的多部门监管、俱乐部自组织安全保障和全社会户外安全教育相结合的户外俱乐部安全管控系统,以及基于不同阶段从预警机制、监控机制和救援保障机制3个方面为不同运作模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提供更高效的安全管控和安全保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