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PU/EP LIPN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PPG 3010)和环氧树脂(E-44)为主要原料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红外分析显示样品中PU与EP各自的交联网络均已形成,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化学键的结合。采用TEM直接观察样品的乳胶粒子形貌,PU/EP LIPN样品未呈现核壳结构,且与PU乳液空白样品的乳胶粒子形貌和尺寸基本一致,均为纳米级乳液。LIPN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与TEM相吻合,表明LIPN样品中只存在一种乳胶粒子,就是两种组分共存于同一种乳胶粒子内,没有各自形成两种单组分的乳胶粒子。动态力学分析表明LIPN样品中两种组分完全互容且在分子尺度互穿,这一结果与DSC测试相符,本文成功制备了其乳胶粒子为非核壳结构的在分子尺度完全互穿互容的均相的PU/EP LIPN,且能在EP含量为5~50%的范围内任意调控EP的含量。产品在耐水性、耐溶剂性、热氧稳定性、力学性能及硬度等方面均表现出IPN特有的协同效应,印证了上述分析结果。但该LIPN随EP含量的增大乳液贮存稳定性变差,其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大型企业集团普遍具有多层次管理、多地域分布的特点,加之新疆地域辽阔,新疆能源的区域整合,地域跨度南北几千公里,涉及煤炭、煤化工、电力、新能源等多板块产业,业务范畴各
期刊
本文采用自制的微弧氧化简易装置,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具有陶瓷特性的氧化膜。初步研究了电解液种类、工艺参数对氧化膜厚度、致密度的影响,并对氧化膜的形成机理及生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