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原始文献调研,利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2-1949年我国现代数学经由期刊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作了全面考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科学、公正地勾勒出现代数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期刊如何介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消亡与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学建制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以及数学学科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传统数学和西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最初的碰撞,中国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传统数学的方法去理解现代数学,如《中西闻见录》中李善兰对费马素数定理的解释,也开始尝试启用一批新的现代数学符号替代之前难懂、复杂的传统数学符号。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数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个别数学爱好者创办的期刊虽然刊载的都是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现代数学知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兴开始在国内系统、大范围地传播,高校开始进入创办学术期刊的行列中。随着国内外的系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促成了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产生。随着数学群体的扩大,一个专门的数学家学术团体一一中国数学会诞生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之前的数学学者更靠近现代数学的主流。从中国数学会的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数学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几代留学生的归国,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如曾炯在抽象代数学中的成就,他在诺特等名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交换域的拟代数闭性的层次理论》就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文章中的定理被称为“曾定理”,这是中国现代数学靠近西方前沿数学的一次尝试。中国数学期刊按照大哲学一文理综合一自然综合一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在引进西方数学、改造中国传统数学、中国现代数学与国际主流数学的交融,以及中国数学家队伍的生成和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见证了我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过程。
  研究结论认为:
  1)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家→学科→建制→期刊的基本规律,数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数学成为一种建制为前提。期刊依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同时,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以及本质上的识才、育才功能,成为科学交流和传播的主媒介,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以《科学》杂志为例,据任鸿隽的粗略统计,《科学》杂志在1915-1950年总计作者不下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通过期刊的引导,逐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学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如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成为实现人的“近代化”过程的一种标识。这种学术群体为学科的建制创造了基础。
  2)通过期刊中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高校的新兴和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既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培育科学家群体的最为重要的条件。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正是通过系统的高校科学教育体系的运转,大学与专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群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科学家团体之间通过期刊、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加速了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如,华罗庚早期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的学术水平是无法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后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和其他国外的学术期刊的文章相比的。高等教育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支持,同时也为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构成了期刊发展的必要条件。
  3)通过研究近代期刊上的核心作者,大体而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科学家。具体到数学学科,第一代是和西方传教士联系紧密的中国传统数学家,他们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向西士学习西方数学,通过合作翻译西方近代数学著作,率先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数学思想,并且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成为中西数学开始试探性接触的典型;第二代是清末民初第一批去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通过留学生涯,深刻感受到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学成后大多归国开始配合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自己所学通过高等学校进一步向国人扩散;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数学工作者,他们通过逐渐系统和正规的数学教育,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数学思想和科研实力,通过在本国的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再去国外深造,在数学学科的某个分支具备了研究的方向和实力。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有赖于大批留学国外的数学家们,以个人带动全体,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从零起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大批归国的数学家们,重视培养数学人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逐步和国际数学缩小了差距,甚至已有一些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中国科学家角色才真正形成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利用Logit回归模型和上海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就对影响农村居民转移就业的个人自身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非农就业的作用方向、机制和程度。   关键词:农村居民;非农就业;Logit回归;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124-02    收稿日期:2011-10-16
期刊
摘 要: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浙江省为例,通过构建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城乡一体化水平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之间有相互影响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大小、方式和机制不一致。要在市场和政策层面打破农村金融发展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坎”,使洼地效应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金融发展;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2
期刊
摘 要:以1979 —200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的FD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Panel Data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同时还比较了1990年之后的计算结果。从而得出以下结论:FDI对各地区的国内投资没有明显的挤入挤出效应,主要是一种平行影响;全国数据在三十年间呈挤入效应,最近二十年间却呈现挤出表现。  
期刊
摘 要:与核心主城区相比,重庆近郊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相对比较落后,但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主城近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梳理,以北碚区乡村嘉年华新模式进行案例分析,从而进一步对如何完善我市近郊区乡村旅游的功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主城近郊区经济发展作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旅游;主城近郊区;乡村嘉年华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大部分都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发展,使得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被外来投资者所获取,未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获取相当的收益。在这一背景下,着手从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阐述,选取了符合条件的武陵源景区作为研究案例,从该景区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其问难提出了相关战略导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武陵源   中图分类号:F590.75
期刊
抽象代数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群、环、域、模、格等数学结构。环论是抽象代数中较为深刻的一部分,按照乘法是否满足交换律,环可以划分为交换环和非交换环两大类。交换环论和非交换环论虽皆源于19世纪早期,但其起源和发展路径并不相同。交换环理论起源于代数数论、代数几何和不变量理论,其中代数数论这一起源最为重要,反过来,亦主要应用于这些领域。交换环论经由高斯、戴德金、克罗内克、希尔伯特、弗兰克尔、爱米?诺特等数学家的共同努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成熟,并渐生诸多应用。
  本文在大量掌握19、20世纪
摘 要:在Dvornak和Kohler(2007)的研究基础上,根据中国2000—2010年季度经济数据,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为负,房地产价格每上涨10%,将导致消费降低5.41%;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为正,但并不显著,股票价格每上涨10%,仅拉动消费增长0.65%。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财富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
摘 要: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是社会学研究的元指导准则和认知工具,特别是其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提出与操作化的定义、对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限定以及对社会事实研究的应用。对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一些简要的分析、评述及思考。   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实证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
期刊
摘 要:鸦片战争以后,具有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出现。他们从官僚阶级中脱离出来,出现在不同的岗位上。择业的自由促成了他们活动空间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但是知识分子在自由中又保持了统一,他们所继承的那种传统“士大夫”的人文关怀精神,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意识,又使得他们与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知识分子在为整个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奋斗,在为整个民族的崛起与繁荣而拼搏。在民族危亡时期,他们积极寻求救国真理;
期刊
摘 要:卖场POP广告是以激起人脑深层次地处理复杂信息来唤起消费者购买欲的,感性消费也就是消费者深层次信息处理的结果。消费者的“感性行为”,是指该商品或服务的POP广告传达出的信息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并促使消费者去购买。这是贩卖活动中通过信息来唤起购买欲的机制。所以在卖场中,POP广告必需制造一些感性信息。POP广告如何设计感性信息尤为关键,它左右着能否让消费者实际感受到一件商品的价值。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