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温针灸对早期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并与电针组进行对比,观察和评估两种干预方法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明确温针灸对本病的疗效,为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受试者均为周围性面瘫患者,这些患者发病后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初诊,对符合纳入标准并且不含任何一条排除标准者予以入组,共入组40例周围性面瘫受试者。入组受试者被随机分组为温针灸组20例,及电针组20例;二组选取相同腧穴,分别采用温针灸及电针的方式进行干预。两组受试者均每日行1次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选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进行面神经功能的评级。对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价进行对比,确保基线的统一;对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级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组间对比,明确早期周围性面瘫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优劣;对两组安全性进行组间对比,明确安全性优劣。研究结果两组干预前在年龄、性别、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上的差别,均通过统计分析表明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等同的基线,有着良好的可比性。两组干预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面神经功能分级提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及电针在早期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功能改善上有着相同的疗效。两组安全性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5);温针灸组安全性100%,电针组安全性80%,温针灸组安全性优于电针组。研究结论温针灸可有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对面神经功能的改善上与电针有着相同的疗效。温针灸较电针在早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上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可以有效地减少面肌痉挛的发生。早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宜选用温针灸进行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减少面肌痉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