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宠物临床实践中,当犬因急性失血危急到生命时,常常需要通过输血疗法进行急救;并常用全血进行输血,有时则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成分输血。由于犬存在的血型多,临床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尤其对第2次以上接受输血的犬。交叉配血试验过程复杂、繁琐,影响急救的效率,因此,研究血液替代品并用于临床试验,是宠物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血红蛋白脂质体(Liposome-encapsulated hemoglobin,LHb)是通过人工制备脂质体包埋血红蛋白而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品,又称为“类红细胞”,无抗原性。本文通过调整试剂比例,探讨包埋率的高低,同时将LHb输注到健康犬及失血性贫血犬体内,观察其可行性及对贫血改善效果,为之后的宠物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试验一、犬血红蛋白脂质体的制备采用旋转蒸发结合超声振荡制备血红蛋白脂质体,主要试剂是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E及氯仿。固定维生素E量不变,设计不同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探讨对血红蛋白包埋率的影响,并测定包埋率最高的血红蛋白脂质体特性,从多个方面检测其在体外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在2:1时,包埋率最高,达到37.64%。对LHb悬浮液进行血气检测,也证实制备的人工红细胞具有氧亲和能力。显微镜下观察的LHb颗粒直径在4.6-7.9 μm之间。通过观察LHb的外观颜色变化、检测渗透率及氧亲和力,发现LHb在4℃的保存时间在1个月左右。试验二、血红蛋白脂质体对犬的安全性试验本实验研究血红蛋白脂质体对犬的临床安全性。选取12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编号A、B。A组每只犬输入15 mL脂质体林格氏液,B组每只犬输入等量LHb悬浮液,每周加强注射1次至第6周,并在试验第2,4,6,8周观察记录各组犬只临床症状表现,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尿常规指标变化。体内试验前,先将制备LHb与试验犬全血进行配型,观察是否出现红细胞凝集或溶血反应。结果表明:体外配型试验未出现红细胞凝集或溶血反应。LHb组犬只临床表现会出现短暂异常,部分检测指标出现非病理性异常,其他各项指标均与A组检测指标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受试犬生命体征观察、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检测,初步证实了血红蛋白脂质体对犬只的临床安全性。试验三、血红蛋白脂质体治疗犬急性失血性贫血效果观察为观察人工制备血红蛋白脂质体(LHb)对急性贫血患犬的治疗效果,建立犬急性失血性贫血病例模型,并使用脂质体包埋犬血红蛋白作输血疗法。12只犬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空白组(Sham)、输入血红蛋白脂质体组(LHb)、输入自体全血组(SAB)、输入生理盐水组(Saline),分别观察各组供试犬处理前后的临床表现,同时测定血常规、血生化及尿常规指标。结果表明,LHb与SAB试验犬相对于Sham及Saline组试验犬,临床贫血症状均获明显改善;第1 d时,LHb试验犬血红蛋白浓度(167.67±2.96g/L)明显高于失血前(135.33±3.18 g/L),第3 d开始与SAB组差异不显著(P>0.05)。LHb组白细胞(WBC)与嗜中性(Gran)及单核白细胞(Mono)数前2 d的变化与SAB组差异显著(P<0.05)。输入LHb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在1-2 d内超出正常参考范围,1-4 d内与S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尿液指标显著升高,持续4-5 d。本研究表明,LHb作为血液替代品用于贫血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