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和储备力量,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风范,更应具备强健的体魄。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城乡中学生体质和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从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苏州市中学生的体质水平提供有效建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城(苏州市立达中学、草桥中学)乡(浮桥中学、南郊中学)初中(初一、初二和初三)男女学生1200人(50人/年级×2种性别×3个年级×4所学校),体育教师37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比城、乡初中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身体素质(50米、立定跳远、800米和1000米、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和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城乡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随年级增长:苏州市城乡初中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和握力呈上升趋势;城、乡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米、握力体重指数和坐位体前屈基本呈上升趋势;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800米、基本呈下降趋势。城市女生握力体重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乡村女生呈下降趋势;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随年级增长基本呈上升趋势,而城市女生基本呈下降趋势;乡村男、女生坐位体前屈随年级增长基本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坐位体前屈以外,其他指标各年级男生均好于女生。城市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基本好于乡村学生,其他指标乡村学生基本好于城市学生。2、城乡学校大多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体育课强度小;不愿意参加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均少。乡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大于城市学生。城市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优于乡村;城市学校和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思想重于乡村;城市学生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多于乡村。研究结论:1、苏州市城乡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良好,城市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基本好于乡村,这可能与城市学生生活条件好生长发育好于乡村学生有关。乡村学生身体素质基本好于城市,这可能与城市学生学习压力大、参与体育锻炼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关。2、城乡学校体育课强度小,可能与教师认为学生体质下降、易受伤而引发纠纷有关。城乡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大课间活动,可能与学生对广播体操缺乏兴趣有关,冬季长跑因场地不足难以很好组织。3、城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少,可能与学校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缺乏体育教师指导有关。乡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好于城市学生,可能与城市学校和家长比较注重知名度和升学率有关。建议:学校要牢固树立并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确保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学生应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时间。学校和家长应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需要,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