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和谐的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g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理念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也必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当代地域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对全球化表现出抵抗的姿态和批判的精神,但它却以全球化为背景和前提。这表明,当代建筑在地域性表达上,现代与传统、全球化和地域性之间的矛盾具有可调节性和接受性。 基于和谐理念,对当代建筑地域性的多层次内容及其关系进行整合,更能反映设计活动的具体情况。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建筑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它是处理全球化与地域性、现代与传统矛盾的具体方法,也是协调地域建筑活动中主客观关系的实际手段。 从系统科学思维的角度进一步讨论和谐理念具有一定的方法优势。将地域建筑看成是一个系统,探讨地域建筑系统构成及其和谐性,有助于推进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因此,基于系统和谐的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研究,为我们深入地探讨地域建筑理论和设计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是论文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首先对国内外地域建筑理论发展和设计实践状况进行了总结;讨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方法;以及课题的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建筑释义。讨论了和谐理念、建筑地域性及其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建筑的内涵与特征;指出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建筑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第三章地域建筑系统的和谐性及其当代阐释。分别论述了系统和谐的概念与地域建筑系统的构成;探讨了地域建筑系统的和谐特征:核心性、关联性和生长性;并对地域建筑系统和谐性的当代表现推演和归纳为:主题性、整体性和延续性。主题性是当代地域建筑系统和谐核心性的表现;整体性是系统和谐关联性的表现;延续性是系统和谐生长性的表现。主题性、整体性和延续性是当代地域建筑系统和谐的三个层面,共同表现出当代地域建筑系统的和谐特征。 第二部分为设计方法与表达,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第四章基于系统和谐理念,对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理论框架进行了分析与建构。分析和归纳了当代地域建筑的设计原则、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从和谐整体性、延续性和主题性三个层面建构了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理论框架。 当代地域建筑系统和谐整体性是设计表达所依赖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分析系统要素及其构成关系和关联模式;延续性是设计表达的内涵和动力,主要分析系统的生长机制和传承方式;主题性是当代地域建筑设计表达的特色和途径,主要分析系统要素构成的协同模式和核心特征。这三个层面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 第五、六、七章在上述设计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对当代地域建筑系统和谐整体性、延续性、主题性的设计表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论部分总结了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课题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成都古城为研究对象,探索古城从先秦起源至五代这一历史时段的形态原貌和变化过程。以复原各个阶段古城城墙的形态、街巷网络结构为主,并探讨相应的规划思想、影响形态变
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产物,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城市承载了人类的文化信息。环顾历史上的城市都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地,研究城市发展,不但需
自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1866—1929)在《意大利艺术与费拉拉无忧宫中的国际占星术》(1912)一文里提出图像学研究方法以来,图像学就一直在建筑学研究中运用于
空间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在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空间本身却往往被忽略,认为空间形态和模式仅仅是社会、经济等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投影,空间失去了主体性。这样造
天然降雨后,在自然气候要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构成城市表面的建筑及环境铺装多孔材料中的水分会逐渐迁移至材料层的表面,以水分蒸发的方式形成对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