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必须通过立法,以严格产品责任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以达到通过提高企业违规成本激励企业重视质量和安全改善的目的。但是,作为一种事后赔偿规则,产品责任法的有效性受到司法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法律诉讼交易成本的影响。我国对于产品责任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现行司法体系尚不完善,诉讼交易成本相对过高,因此,即使出台独立和明确的严格产品责任法,在执行中其有效性也会被削弱。那么,如果从事先预防角度进行制度设计,减少产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可能是缓解事故的有效尝试。因此,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提高消费者的产品安全意识,引导其更加谨慎消费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为经济学各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路向。它指出经济学问题的解决应当回到经济学最本源的地方,即市场微观主体的人,确切地说是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与传统经济学相比,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受到以下三方面的限制: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古典理论中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在此变成了“追求满意”的人。作为行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景理论依据以上提出的人的不完全理性的假设,通过大量试验展示了人在消费决策中由于过度乐观、盲目自信等因素造成的逆向选择行为,从新的视角诠释了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本文正是以此为起点,以前景理论的基本成果为依据,将产品责任作为外生变量,尝试解释产品责任对消费者及企业决策的影响,在更切合实际的行为人假设基础上分析消费者行为,并据此建立产品责任对消费者及企业行为影响的模型。研究表明,产品责任的严格程度对改善产品安全现状的影响是不明确的,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则会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形成比较复杂,其对产品责任的预期可能会影响其偏好的形成。最终得出结论,在产品责任研究中不能忽视消费因素,要在加强消费者指导的基础上推进产品责任体系的全面建设。
本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说明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创新点,并对此前的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介绍前景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对本选题的适用性;第三章,依据前景理论建立模型,考察产品责任是否对消费者和企业决策产生影响,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第四章,通过各类消费调查及安全事故报告及分析等对所建立模型的结论进行经验检验;第五章,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及具体操作的注意事项;第六章,总结全文的结论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