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亲子关系研究——对浙江省金华市城郊J村的调查和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8ni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地农民是我国转型期城市化飞速发展带来的特殊群体。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失地农民数量与日俱增。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将达到1.1亿人。失地农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影响着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亟需得到解决。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在家庭当中,最能反映家庭成员与社会互动结果的便是家庭关系。失地农民伴随着土地的失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那么亲子关系在失地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哪些因素影响着亲子关系的变迁?本文以家庭现代化理论和交换理论为支撑,从失地对农民家庭的影响出发,对金华市J村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个案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多个方面对失地农民亲子关系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学术界对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主要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J村失地前后的村落状况,并对土地资源、征地情况、补偿标准等方面做了介绍。通过深度访谈资料呈现J村失地后村落大环境的变化,主要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阐述了在上述家庭环境的变化下失地农民亲子关系的变化。第四部分总结失地农民亲子关系变迁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评论。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发现,失地农民家庭当中子代的家庭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家庭中拥有更多权力。在儿子养老功能缺失,亲代面临养老困境的情况下,外嫁女赡养的工具性意义提升。本文还发现失地家庭中女方亲子关系要优于男方亲子关系,传统孝道观衰落并逐渐被新型孝道观取代。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是城市人的生活聚落,社区居民相邻生活形成一定的邻里网络并共存于其中。宏观的城市治理由国家、社会来调控,微观的社会互动则由个体行动所调节,而社区治理是介于整体与
现阶段,宗族活动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始复兴,成为农村社区的一道社会景观。这已是颇具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虽然宗族一直是各学科研究的重点,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复兴带来的影响、宗
随着国家治理理念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嬗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明显缓和,在国家倡导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下,社会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外显力量加入到了社会治理体系中,并从中发挥着
在中国情景下,“差序格局”式的关系因素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换和交往逻辑。然而,现有的社会交换研究大都关注结构,忽视了对关系异质性的分析。网络交换论认为,“排他式”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面对当今农村社会凝聚力不断下降的现实,国家主导意识逐步从农村民众的视野和日常生活中淡出,以往为他们提供解释和帮助的源泉渐渐干涸。并且主流文化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