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农业金融扶植力度有限,加大农业资金支持是必要手段,然而只依靠市场调节,往往导致那些投资回收期长,收益低,但又是农村发展所必须的项目得不到资金扶持,成为三农问题的瓶颈。这势必需要一种独立于财政的长期性政策性金融来引导、补充、完善我国现代农业金融体系,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以协助产业结构调整,最终达到社会均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4年4月19日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1994年11月挂牌成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国家指令性业务规模缩小,农发行的职能定位也在发生着转变,自获批开办农业产业化龙并没有企业借款等商业性业务以来,逐渐从专司收购资金封装管理进入到扩大支农范围的阶段,目前,农发行无论是信贷品种还是信贷总量都有了发展,但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化解这些制约因素,为适应现代银行的基本要求,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级行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具备对新老政策变更的迅速调整机制,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使其在商业化运营模式下完成政策使命。政策性银行从创立初期的探索型金融机构到逐步完善的进程中,已有大量的学者和文献来规划和建议农发行的发展方向,我农发行总行也初步形成农发行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大方向既定的前提下,笔者想论述的是基层行的执行和操作力,以及以政策为前提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的差异化、创新式的发展模式。农发行在改革初期,既然要摸石探路,那么就按部就班清除一切阻碍农发行发展,阻碍三农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建立特色经营模式,化解部分贷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信贷业务管理繁杂一系列问题,拥有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形成专署政策性金融的有特点、有差别、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完备的保管、租赁、代理、网上银行、银行卡等中间业务,组织机构、管理架构、人力资源、社会化用工、薪酬制度、金融工具等制度。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行下,农发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农发行“扎实的基础工作,规章制度的严格,操作流程的规范,信息技术的先进,高效率的执行力,业务操作的一体化,”以准确的信息技术为工具,在给客户带来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平台,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发展新业务,巩固优质业务,优化“老牌”业务,在商业性贷款、金融工具、金融优质服务等方面,可以与商业银行齐驾并趋用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强大的领导团队吸引大量客户,以良好的口碑彰显农发行卓越的影响力。从基础工作抓起,摒弃陈旧的管理作风,修补缺陷的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与国际先进银行抗衡的精品银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大金融支柱,以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