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有孔针尖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研制与在单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和功能单元,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形态和组成可以提供关于特定微环境中单个细胞的准确信息,对于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疾病的病理和能够早期诊断重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质谱成像技术(MSI)由于无需标记、多元素/分子同时检测等优势,目前被广泛用于生物样品的成像分析,特别是高空间分辨质谱成像技术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结合质谱技术的固有特征与高空间分辨成像提供的精细位置信息,高空间分辨质谱成像技术可在细胞乃至亚细胞层面对生物分子进行定位,为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激光作为一种常见的微区采样技术很早就被作为离子源引入质谱当中。然而传统的激光质谱技术却由于灵敏度以及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很难达到亚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控制的近场纳米有孔针尖解吸电离源(Nano-ATDI),并将其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研制了一台纳米有孔针尖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Nano-ATDI-TOFMS),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的质谱成像,并最终开展在单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本论文主要从仪器的搭建、成像性能初探、单细胞中药物成像和单细胞中纳米粒子成像四方面展开介绍。1.仪器的搭建研制了一台纳米有孔针尖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Nano-ATDI-TOFMS),该仪器由一台音叉式原子力显微镜与一台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组成。本论文从仪器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两方面展开详细介绍。硬件部分包括原子力显微镜系统、纳米有孔探针、激光器、飞行时间质谱仪,软件部分包括成像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Nano-ATDI-TOFMS使用有孔针尖近场激光来减小采样光斑的直径,使用真空传输提高传输效率,同时引入后电离提高电离效率,以部分解决高分辨成像质谱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可以实现近场激光解吸电离(NDI)、基质辅助近场激光解吸电离(MANDI)以及近场激光解吸激光后电离(NDPI)在内的三种电离方式,以及形貌成像与质谱成像两种成像模式。2.Nano-ATDI-TOFMS成像性能初探首先对NDPI源的灵敏度进行了探讨:证明相比大气压采样,在真空下采样可以有效减少样品的再沉积;相比激光解吸电离,借助后电离可以极大提高电离效率,以上两点设计提高了仪器灵敏度,为单细胞成像奠定基础。接下来我们对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进行了考察:利用NDPI-MS对中性红镀层样品进行弹坑实验与成像实验,分别获得了 800 nm的横向分辨率以及860 nm的成像分辨率。由于纳米有孔光纤既是质谱离子源又是AFM扫描探针,因此Nano-ATDI-TOFMS可以实现单细胞的形貌与化学共成像,显示出该系统在单细胞层面的综合表征能力。最后利用MANDI-MS对细胞样品展开初步分析,在细胞上获得了内源物的信号,扩宽了仪器的分析范围。实验表明,本论文开发的Nano-ATDI源兼具高传输效率(真空传输)、高电离效率(单光子后电离)和高空间分辨率(近场激光),同时作为AFM的一种变体还拥有形貌成像能力,在单细胞成像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分析潜力。3.Nano-ATDI-TOFMS用于单细胞中药物成像了解细胞内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潜在的毒理对于新药的开发和评估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缺乏单个细胞内药物和代谢物的时空分布信息,目前这些主题的研究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Nano-ATDI-TOFMS对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展开研究。采用NDPI源以250 nm/pixel对两种结构相似的药物原黄素和依沙吖啶进行了单细胞质谱成像。不同浓度原黄素喂药细胞的MSI结果显示,原黄素在细胞中的分布存在浓度依赖,并且呈现区域性累积,荧光成像结果证实原黄素通过ion-trapping的机理聚集在溶酶体内。依沙吖啶喂药细胞的MSI结果显示,尽管依沙吖啶与原黄素结构类似,但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却与原黄素存在较大差异,这提醒我们即使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在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位点与作用机理。此外,依沙吖啶的质谱与荧光成像结果还揭示了其进入细胞之后可能的表型变化和荧光变化,突出了分析方法化学特异性的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Nano-ATDI-TOFMS为表征单个细胞内药物分布及其表型变化,加速鉴定和评估新开发药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4.Nano-ATDI-TOFMS用于单细胞中纳米粒子成像纳米颗粒(NPs)已在医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NPs的治疗效果与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密切相关,以高空间分辨技术研究NPs在细胞内的分布至关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Nano-ATDI-TOFMS对NPs在细胞内的分布展开研究。采用NDI源以250 nm/pixel对AuNPs和AgNPs培养的细胞进行单细胞质谱成像,同时开展了质谱与荧光共成像实验,用于对AuNPs进行定位和验证质谱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除了 NPs外,实验还可以同时获得NPs表面配体的成像。Nano-ATDI-TOFMS结合了近场技术的高空间分辨率优势以及质谱技术高特异性和多物质同时检测的能力,为NPs特别是功能化NPs在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国际政治社会是一套具有层级性、多维性、演化性的复杂系统,组成国际政治社会的各类单元与诸多要素,在不同层级从不同维度建构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或紧密或松散的关系性的动态结构,支撑并驱动着整个国际政治社会系统的运行与演化。国际政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国家自其诞生后逐步成为国际政治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以来,时至今日一直都是国际政治社会里的核心性行为体,从而使得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行为互动,成为国
燃料电池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清洁发电装置。因其具有安全、便携、操作方便、无污染且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有望成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最佳替代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能源转换设备之一。PEMFCs在酸性工作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速率较低,为了提高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必须使用贵金属(Pt等)作为催化剂,而且用来传递质子的全氟磺酸膜价格昂贵,使得PEMFCs
能源可持续发展关注的两个核心议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效率改进。本文为分析加纳经济背景下这两大核心议题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考虑到能源行业的复杂性以及在理解其变化趋势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这两个议题进行现实分析和实证研究,不仅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能源系统发展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对制定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与其他国家(尼日利亚、巴西和中国)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研究内容包括:首先,
如何有效、快速地处理复杂数据,并提取出隐含其中的、潜在有用的知识成为了数据科学领域亟待破解的科学问题。为此,在经典模糊序决策信息系统中,结合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重视程度这一现象,通过条件属性增加权重向量的方法,建立了该复杂系统的分配函数,定义了分配约简,进一步给出了该信息系统分配约简的辨识矩阵求解方法,最后通过案例说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分析了政务改革背景下,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武汉市的实践提出了规范管理、搭建统一平台、创新归档模式、建立数据中心、开展“互联网+档案”服务、档案共享等有效措施,以促进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的价值。
基于生物质多孔炭,采用氮掺杂进行表面修饰和结构调控是研发高性能低成本超级电容器炭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蓖麻壳生物质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多孔炭材料。探讨了材料结构与其制备工艺的内在联系。研究了多孔炭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构效关系。利用液氮淬火高温生物质炭,改善多孔炭的孔结构和表面电化学性质。研究了富氮螺旋藻提取物作为氮掺杂剂对蓖麻壳炭介孔结构的调节机制,以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这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教育有利于发挥来华留学人员的宣介作用,积极传播中国理念,丰富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是关于宏观政策、留学生管理以及语言学习某一方面的研究,鲜有研究聚焦留学生群体,探究留学生语言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本研究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研究范围,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华留学生
微流控系统具有使用样品量少、灵敏度高、比表面积大、成本低、轻便等优势。目前,针对不同性能的材料,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制备微流控的技术,尤其5G时代的来临,柔性器件成为未来智能生活应用新技术,将给微流控带来更大的机遇。然而,如何便捷、高效地制备柔性微流控系统,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问题。同时,微流控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大的比表面积,输运流体与微通道界面之间接触更加充分,界面效应更加显著,极易引起微流控的污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着力开发4M校本课程,即民族团结课程、妙趣课程、梦想课程和美德课程。课程开发过程包括开发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为进一步推进4M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整体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课程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凝练学校特色。
中国各个省区经济发展特征迥异,不论是经济增长或经济波动的动态变化特征均呈现出强烈的区域性。而区域经济周期波动协同较弱的特征,则可能使得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反而加剧部分区域的经济波动,使区域陷入协同减弱与稳定政策加剧波动的恶性循环中。因此有必要考察区域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程度,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稳定政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稳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第一章中,根据研究内容和前人研究,论文对经济周期波动,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