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调查了沉淀反应CaCl2-Na2HPO4体系在明胶基质中自发形成Liesegang图案的过程,并着重调查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其成环及离子扩散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组装的脉冲缓释药物装置,并调查了此装置在酶的降解作用下的药物脉冲释放情况。 得到如下结论: 1)在本体系中,内外电解质浓度Liesegang环(LRs)的形成均有影响,沉淀的空间间隔系数不仅由内、外电解质的初始浓度(a0、b0)决定,而且也与凝胶浓度有关。当凝胶浓度过浓,离子扩散速度很慢,形成沉淀颗粒而不是规则的环,反之,凝胶浓度过稀,易形成无定形沉淀。证明了Matalon-Packter空间规则并不适用于本体系。电场也对成环有一定的影响,加正电场时由于电场作用使离子扩散速度加快,与不加电场时的情况相比,形成的环间距增大;加相反的电场之后会形成一系列间距非常小的细环,这可能是由于电极对阴阳离子的吸引造成的。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新的观点。对于本体系中LRs的形成,通常意义上的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作用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氯化钙中的钙离子与明胶相互作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钙离子与明胶分子相互作用后,被固定在明胶中,这一方面增加了明胶的黏度,减缓了外电解质磷酸氢根离子的扩散速度;另一方面磷酸氢根与被固定的钙离子相遇反应,消除了钙离子与明胶分子的相互作用,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过饱和的磷酸氢钙。过饱和磷酸氢钙成核结晶,晶体的成长消耗了附近的磷酸氢钙,从而形成周期性的晶体沉淀环带。 2)药物释放试验。选用数目较多且规则的LRs作为释放装置,以维生素C为释放药物进行了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证明,在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其释放过程可以持续释放长达十几个小时,并且分解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随时间呈明显的梯状增加,同时梯级数与环数相匹配。这个结果证明了本论文所制作的装置具有脉冲释放药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