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真菌病害。条锈菌具有毒性变异性强、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等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小麦产区广泛传播,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威胁粮食安全。大量实践证明,种植抗条锈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小偃6号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以来,至今仍保持良好的抗条锈性,是典型的全生育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9722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8YFD0200402);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项目-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与防治专项; 陕西省农业专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真菌病害。条锈菌具有毒性变异性强、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等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小麦产区广泛传播,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威胁粮食安全。大量实践证明,种植抗条锈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小偃6号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以来,至今仍保持良好的抗条锈性,是典型的全生育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具有非小种专化性的持久抗病性特性。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多种病原菌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在小麦高温抗条锈病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前期小偃6号与条锈菌及温度互作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从1395个差异基因中鉴定到1个G型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基因TaLecRK,并以小偃6号和条锈菌CYR32为试验材料,对TaLecRK在小麦高温抗条锈病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克隆到小偃6号G型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基因TaLecRK。该基因位于6D染色体上,全长为1713 bp,编码443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8.54 k Da,等电点为6.8。2、明确了小偃6号TaLecRK基因的表达模式。当未接菌时,温度的变化并不影响TaLecRK的表达;而接菌后,TaLecRK的表达受温度诱导极为明显,经高温处理后其表达量是常温处理的5.96倍;TaLecRK基因主要在小麦叶片中高表达,而在根和茎中几乎不表达;在外源激素ABA的诱导下,TaLecRK基因表达上调16.93倍。3、TaLecRK基因通过调控活性氧(ROS)的产生从而正向调控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沉默TaLecRK基因后小麦植株抗病性下降,叶片表面的夏孢子堆密度和线性长度显著增加,且H2O2产生面积减少,ROS信号通路防御相关基因Ta CAT上调表达;在本氏烟草中瞬时过表达TaLecRK后可引起叶片的细胞程序性死亡。4、TaLecRK位于叶绿体中,与Tox A结合蛋白Tox ABP存在互作关系。通过核体系酵母双杂mating法共筛选到4个与TaLecRK互作的蛋白,其中1个为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的Tox ABP蛋白。
其他文献
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是由麦二叉蚜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病毒病害,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的小麦黄矮病病原为BYDV-GAV,感病小麦呈现植株矮化、分蘖减少、叶片倒V字型黄化等一系列症状,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发病严重的麦田产量减产可达到60%左右。病毒的运动蛋白(Movement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合理选用和布局抗病品种是防控小麦条锈病经济、有效、环保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新的小麦条锈菌毒力小种的产生常常会导致抗病品种抗性的失效,造成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近年研究表明,有性生殖是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产生新小种的重要途径。担子菌的有性生殖包括同宗配合
本文借助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在一定条件下与广义常微分方程的等价关系,结合Kurzweil积分和广义常微分方程的解关于初值的可微性,获得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的解关于初值的可微性.其次借助广义常微分方程解的有界性,获得滞后型测度泛函微分方程Dy=f(yt,t)Dg,t∈[t0,+∞)和受到扰动后的滞后型测度泛函微分方程Dy=f(yt,t)Dg+p(t)Du,t ∈[t0,+∞)解的有界性.
本文通过运用过程理论,并结合新的先验估计技术,收缩函数方法,研究了在非线性边界条件下衰退记忆型和弱衰退记忆型非自治经典反应扩散方程解的长期动力学行为.证明了衰退记忆型和弱衰退记忆型非自治经典反应扩散方程在非线性边界条件下一致吸引子的存在性及其拓扑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i)考虑具有非线性边界条件的衰退记忆型非自治经典反应扩散方程:其中,Ω为R~3上带有光滑边界Γ的有界域.当外力项h∈Lb~2(
锈病是麦类以及其他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具有暴发流行的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大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以及酿酒的原材料。迄今,全世界报道危害大麦的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和冠锈病。我国报道的大麦上发生的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但是,大麦冠锈病尚未报道。近年,本实验室在我国青海省祁连县首次发现了大麦冠锈病,为此,本研究以大麦冠锈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形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ici)是一种活体营养专性寄生真菌,该病菌会引发小麦条锈病,严重危害小麦生产,威胁我国粮食安全。防治该病害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就是培育种植抗病品种,但是病菌不断变异会使已种植的品种抗病性减弱甚至丧失,因此研究植物抗病机理对于病害防治十分重要。SGT1(Suppressor of the G2 allele of SKP1)在植物激
烟草根黑腐病是危害广泛的土传真菌病害,目前主要是化学防治,然而化学药剂的长期高剂量使用容易导致“3R”问题,因此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根际促生菌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病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芽孢杆菌作为根际促生菌的一员,能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且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丰富,具有独特的生防优势。本文旨在丰富烟草根黑腐病根际促生菌的菌种资源,为生防菌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将生防菌更好的应用于实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半翅目昆虫,严重危害豆科等作物,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豌豆蚜缺失大量与免疫相关的基因,然而,豌豆蚜的免疫系统仍然能够有效地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由多种细胞因子构成的信号传导途径,广泛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调控过程,在昆虫的先天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JAK/STAT信号通路在豌豆蚜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我
图的控制问题自首次提出以后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并且在近几十年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交换折叠交叉立方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连网络,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好的性质.本文主要讨论了低维的交换折叠交叉立方体(EFCQ(s,t))网络和乘积图(EFCQ(s,t)×H)的点控制数,以及交换折叠交叉立方体的其他控制数,包括符号控制数,反符号控制数,全控制数和减控制数.最后对交换折叠交叉立方体的圈性质作出讨论,主要结
设G是一个有限的简单连通图,M是G的一个完美匹配(在化学中称为凯库勒(Kekule)结构),Sa(?)E(G)\M,若从G中删除Sa后,G的完美匹配只有M,那么称Sa为M的反强迫集,M的最小反强迫集的大小称为是G的完美匹配M的反强迫数.以反强迫数相同的完美匹配的个数为系数,反强迫数为指数,构成的关于x的计数多项式称为图G的反强迫多项式.本文主要使用整数线性规划的方法计算了一些富勒烯图的反强迫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