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绛的写作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化写作,在杨绛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其作品的创作风格变化不大,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幽默的流动、智慧的闪光。这是一种中和从容的幽默,这样的幽默是一种人生观,一种人生态度。杨绛的幽默是她智慧的体现,正是因为这种智慧,她以喜剧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其宽容、同情、温厚的心包容这个世界,这样的智慧又使她能够在多次的政治运动中安然存活,避入书斋只做研究,寻求精神的自足。幽默是杨绛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试图说明杨绛的幽默观是什么,幽默在其文本中的表现形态以及杨绛幽默的形成与来源,最后说明杨绛的幽默对当代人是有启发的。
近年来,杨绛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她的《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等等为大众所喜爱。杨绛的写作是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的,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化写作。在她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其作品的创作风格变化不大,我们总是能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幽默的流动,这是一种中和从容的幽默,这样的幽默是一种人生观,一种人生态度。杨绛的幽默是她智慧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她幽默的背后也总能发现智慧的闪光,这是一种世事练达、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智慧。正是因着这种智慧,她以喜剧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其宽容、同情、温厚的心包容这个世界。这样的智慧又使得她能在多次的运动中安然存活,避入书斋只做研究,这不是圣人的智慧,也不是思想者的智慧,而是一种凡人的智慧。
关于杨绛的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杨绛作品中的幽默和智慧,遗憾的是还没有一篇关于她作品幽默的专论。幽默是杨绛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应该成为研究杨绛作品的一个关键词,我的研究将杨绛所有的作品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将她作品中的幽默分为“机智型幽默”、“讽刺型幽默”、“自嘲型幽默”三种类型,并分析它们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及其来源。文章的最后落脚点是在杨绛幽默的当代意义与启示上。
论文的具体框架为:
绪论:简单介绍了研究的缘起与研究回顾:我们在杨绛的作品中能够发现幽默与智慧,幽默是杨绛作品中一个重要特征。但几十年来的杨绛研究论文没有一部关于其幽默的专论,幽默成为我研究杨绛作品的一个关键词。
第一章:杨绛的幽默观
一、幽默——一个古老而有争议的话题介绍了幽默一词的来源,演变,以及中西方文化史上各家对它的具体阐释。
二、杨绛的幽默观
(一)强调主体的智慧和诱发幽默感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的前提条件
杨绛先生一方面强调主体的智慧,她的逻辑是,智慧是幽默的前提,有智慧才能明辨是非,通情达理,才有可能幽默才能笑得出来,这样的笑正是梅瑞狄斯所谓的“从头脑里出来的、理智的笑”。另一方面,杨先生也承认幽默有一定的客观性,与作为客体对象的诱因有关,即只有当客体对象具备了某些特定性质和条件时,才能诱发主体产生幽默感。(二)从主体的内心世界着眼强调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
幽默具体表现为两种心态:一种是拥有智慧具有高深修养的人了悟世事人生的优越感,另一种是对于不可抗拒的人生命运的超脱感,是超越苦难,坚守自我,荡涤心灵的法宝。
(三)认为幽默有一定的功用性,它蕴含着否定意识和理性批判杨绛认同西塞罗所说的:“喜剧应该是人生的镜子,风俗的榜样,真理的造象”,认为幽默是有一定的功用性的,她还认为笑是因为“内心那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坚定不移,不肯权益应变,受到外界现实的冲撞或摩擦”而爆发的,这种的幽默观蕴含着否定意识和批判精神。
第二章:杨绛作品中幽默表现形态的类型分析
一、机智型幽默
(一)机智型幽默定义
机智与幽默虽是不同的概念,却又相互交融:机智不等于幽默,但机智是幽默的前提和一种表现形式,只有机敏智慧才能发现事物的矛盾和乖讹,而发现了矛盾和乖讹并以机敏的方式表现出来就产生幽默。“机智型幽默”是审美主体以一种出人意外的巧妙手段戏谑客体对象,以其智慧之美赢得笑声的喜剧审美形态。
(二)杨绛作品中的机智型幽默
1、漫画式人物速写
杨绛对于人情世故有着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和意志力,加上她天生的幽默感,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漫画式的人物速写,这些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简单的几笔勾画出其外型或性格上的突出特点,暴露出其个性气质。
2、巧语解义式
所谓巧语解义就是运用机智对事物、人物进行巧妙的解释、介绍,通过逻辑的不一致产生谐趣;或是把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超越了惯常的思维定势,产生幽默的审美价值,这也是机智型幽默常见方式之一。
二、讽刺型幽默
(一)讽刺型幽默定义
幽默与讽刺也是经常相互交融的,“讽刺型幽默”就是讽刺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经
常出现在喜剧情境中,成为一种常用的建构喜剧情境的因素。(二)杨绛的讽刺型幽默
1、客观写实式的讽刺和幽默
真实地把事物中的无价值的东西暴露和揭示出来是“讽刺型幽默”的一个特点或规律,杨先生在创作中常用客观写实的手法,达到戏剧性的讽刺幽默的效果。
2、“脱冕”式讽刺型幽默
“脱冕”式讽刺型幽默是通过脱冕的方式来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在文本中表现为把神圣崇高的东西世俗化,贬低化,这在杨绛的回忆性散文中十分常见。
三、自嘲型幽默
杨绛先生认为笑不是妥协,“笑不是调和”,“不是把不顺眼、不如意的事一笑置之”,笑是不调和的”,“内心那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坚定不移,不肯权益应变,受到外界现实的冲撞或摩擦,就会发出闪电般的笑”。当你无力改变命运人生但又不肯随波逐流失去自我时,幽默就成为超越苦难,坚守自我,荡涤心灵的法宝,是一种自我的调节。杨先生的作品中就有一种“自嘲型幽默”,在作品中的表现多是以“自我贬低”“自我降格”来完成。
四、杨绛幽默的批判精神和对人性的探寻
杨绛的作品中,特别是她的散文,提供给我们的不是超尘脱俗的世外桃源,而是社会的影子,时代的风云,从中可以看出杨绛对于不平不公的否定与批判,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忘对人和人性关注,不忘“乌云的金边”。
第三章:杨绛幽默的形成和来源
一、家学渊源
杨绛从小生活在极为和睦、充满亲情而又不乏风趣的开明家庭里,父亲的刚正不阿、幽默风趣,母亲的温厚包容影响着童年与青少年时的杨绛,而父母亲在其生活、学习、做人方面的教育与熏陶,使得杨绛对于人情世故有着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和意志力,更容易看到人世间喜剧性所在。长大后嫁于幽默的钱钟书,更有利于其幽默因素的发酵、生成。
二、外来影响与传统熏陶
杨绛的幽默创作离不开外国风俗喜剧以及流浪汉小说的影响,流浪汉小说的内在精神还间接影响着杨绛的幽默,此外她的幽默创作还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离不开小结:杨绛幽默的当代意义与启示
杨绛的幽默是其智慧的体现。杨绛能够看到社会的不完美,但她“一时既不能补救其弊,也就不妨用艺术工夫著于纸上,以供人类自鉴。”她知其力量之有限而不为。她的这种智慧不是圣人的智慧,也不是思想者的智慧,只是凡人的智慧,是一种对自我的坚守,这对当代的人是有所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