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品质是指个人个性品质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心理品质的一部分,是一个人内在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职业品质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同职业对职业品质的要求也有区别。由于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缺陷,中度智障学生的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虽然培智学校职业教育阶段的训练使他们能从事以机械重复为主的职业,但智障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出现职业品质差的现象。他们往往很难适应所从事的工作,以致被用人单位解雇。本研究以对中度智障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为重点,主要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中度智障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培养,探讨职业品质的训练对提高智障学生职业适应性的成效、影响中度智障学生职业品质养成的因素。通过对35名已毕业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在职业适应过程中存在职业品质差等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研究以12名即将毕业的中度智障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职业品质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职业品质教育。研究将职业品质教育目标拟定为中度智障学生服从性、坚持性、主动性、合作性、独立性的培养。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并以工作岗位训练为载体,分别从工作岗位的模仿性学习、社区岗位的过渡性实践、校外单位的实习体验三个阶段对智障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培养。经过对研究对象将近40周的训练,学校四次测评了他们的职业品质,结果显示:学生职业品质测试前三次都有很大的进步,而第四次学生职业品质成绩较之于第三次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研究对象毕业后职业适应情况追踪调查,毕业学生为11人,就业人数有9人,就业率为82%。在经过6个月适应期后,有78%的智障学生在职业适应方面令用人单位感到满意。其中有2人被解雇,另有7人已适应工厂管理而继续参加工作,就业维持率为78%。通过对研究对象长达一年半的行动研究,发现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措施对提升中度智障学生的职业品质是有效和可行的。研究还发现学生自身、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等因素影响着中度智障学生职业品质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