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两岸关系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认识并进一步提高媒体对大陆的认同感以及受众的接受度,成为了舆情研究的迫切话题。而近年来,网络议题的扩张、数量的增长,无一不展现了网络舆情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分别选取了2011年大陆动车追尾与台塑六轻爆炸两新闻事件发生后20天内,联合新闻网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报道角度、综合态度、报道框架、主要归因等方面进行客观系统的数据统计,试图探究联合新闻网对于两岸新闻事件报道框架的异同,以及差异背后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对新闻的回帖进行了编码,综合考察了网民对事件的看法、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程度及随事件发展态度的转变。 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新闻网在报道两岸新闻事件上,对以上指标的处理均有明显差异:对台报道展现了“对话模式”,各方声音交织、反馈及时;对大陆报道呈现的是“冲突模式”,突出灾难、伤亡等负面信息,强调冲突对立。 在舆情研究方面,新闻报道数量与回帖关注度未成正相关;单篇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回帖没有直接相关;台湾网民虽然也关心大陆的事件进展,但对于发生于本土的事故情绪更为强烈。此外,回帖中的涟漪效应及蓝绿意识形态对抗较为明显,往往将议题政党化,从事故本身延展到对国家、社会、制度的质疑,而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