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软件、ERP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在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市场上信息系统软件种类繁多,各系统之间结构不同,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差异较大,数据难以解读,导致审计数据采集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随着审计业务种类增多,业务量日趋繁重,现有的数据标准无法满足当今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如何高效地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电子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给审计行业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构建一个被广泛承认和采纳的审计数据采集标准,并将其应用到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审计业务中去。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审计人员数据采集的负担,降低数据采集成本,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结合笔者在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标准处的实习经历,通过翻阅相关文献,充分研究不同国家的数据标准,了解当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需求以后,本文认为制定存货模块审计数据采集标准的需要解答两个命题,一是审计数据采集标准需要包含哪些存货数据,存货审计数据采集标准必然要有不同于存货会计数据标准的特殊性,否则存货审计数据采集标准就是多余的;二是如何将存货审计数据标准化,如果不能将审计数据构造为一种可以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那么标准就不具有实用性。因此本文以存货模块为例,选取中美两国现有的与存货相关的数据标准进行充分的对比研究,为存货模块审计数据采集标准的构建借鉴优点,规避缺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存货模块审计数据标准的构建思路,明确存货模块审计数据采集标准的构建目标、基本概念,构建视角和构建方法。基于审计主题理论,将存货审计数据采集标准分为存货内控主题数据采集和存货信息主题数据采集,从两个主题分别出发确定存货模块审计数据采集的内容,以解决标准需要包含哪些存货数据的问题。基于信息化标准理论,按照模块-表结构-数据元素的层次构建存货数据标准的基本框架,以解决存货审计数据标准化的问题。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成果验证,以证明本文研究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创新之处是对审计数据标准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会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一步丰富审计数据标准的内容,并且提出了将内部控制数据纳入审计数据标准的新思路。在存货模块审计数据采集标准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其他审计业务数据采集标准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尽快解决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数据采集难的问题,加快审计理论的发展和进步。